古筝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古筝教程 > [古筝教程] 致朝阳筝会与会代表的一封信

[古筝教程] 致朝阳筝会与会代表的一封信

时间:2015-06-02  2015-06-02  古筝教程  手机阅读

  尊敬的筝友们:

  为了更好的发扬民族乐器“乐中筝”的优良传统和检验建国以来数十年在继承传统方面的成就,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的酝酿、筹划、多次协调会商,得到了朝阳市政领导的支持和北京古筝研究会的努力合作,终于选定了今年七月在历史古都朝阳举行有史以来传统筝曲观摩会演。这是一次移风易俗振兴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举,将载入近现代古筝艺术史册。

  尊重历史,重视传统不是空话,更不是司空见惯的“口头禅”。全国各地各个战线上的筝友们都有许多宝贵经验,但缺少以艺会友的交流机会。这次会就为我们提供了满足宿愿的条件。

  所谓“传统”是有历史意义和前提条件的,所以我们说“发展无限,继承有数”。而且必须从老一代筝人的身上学到这些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前辈的指引,我们又何以识别风格,理解传统呢!所以“敬老尊贤,尊师重艺”也是这次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初期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老筝家们亲自在教育战线传、帮、带传授艺业,为今天古筝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回忆过去,我们一定要“吃水不忘掘井人(也包括淘井者)”,而不当“数典忘祖”者。山东琴书筝家张鹤鸣先生早就去世了。而1961年参加过西安古筝教材座谈会的上海王巽之,广东罗九香、苏文贤、河南曹东扶、王省吾诸位筝界宿老也都羽化登仙了。虽然社会科学发达,还能欣赏他们的录音,看他们的照片遗容。把从前的旧话“音容宛在”变成了现实,但它毕竞是静止无生命的。想到此处又怎不令婉惜,有鸣乎哀哉之感呢!

  而今健在的老一代筝人,也都到了《烛影摇红》的古稀之年。他们辛勤耕耘于中国古筝大地上,用汗水(也可说是血汗)灌溉了一代又一代茁壮成长的接班人,使华夏古筝艺术得到普及发展和推陈出新。这些不计名利,兢兢业业的普通筝人,个个都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示了由衷的喜悦心情。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次会,我们把健在的老筝家请来,请他们发表意见,讲述筝史和他们亲身为古筝献身的历史和经验,为他们录音录像,欢迎他们发挥光和热,也要为他们树碑立传,好让我们的接班人亲自耳闻目睹到这些活的历史,以便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祖国的热情。

  这次会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理解流派和传统的关系,地区和个人的关系,地方风格和传统流派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或者说发展和继承)的关系。我们要坚持“双百”方针和“各尽所能”的基本原则,希望与会的筝友们畅所欲言,对自己从事古筝艺术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在各种形式的会议上充分各抒己见。会议动员与会同志充分发挥会议的职能和效用。

  古筝艺术范畴的会议,义不容辞的是我们弹筝人的事。但是没有社会上各个阶层广大群众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英明领导的关注,又怎能发展古筝事业。北京古筝研究会建会十年多了,为发扬筝业作了一些本份的工作,可以说是稳步前进健康成长吧!但这些成绩和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归功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不必重复“忆苦思甜”的老话了。但今昔对比还是应该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老话,我是始终信守奉行的。中国古筝过去是什么样?文献不足未敢妄议,五十多年前是什么样?我们老一代人都是历史见证人,无可讳言的说,绝对不是今天这个局面,当时的弹筝人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五十年代以来一直到今天,古筝艺术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老一辈筝人全心全意为了古筝事业,既是前辈筝人的继承者,也是近现代古筝事业的创业者。就是这样在“双百”“二为”的方针的指导下,兢兢业业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大庆,我们中国筝人在古龙城今之朝阳举行传统筝曲观摩会演的重大意义所在就不必多说了。恭祝

  筝艺发达兴旺并颂

  艺安

  北京古筝研究会会长

  古    稀   筝   人      曹正敬上

  1991.2.22

「致朝阳筝会与会代表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1. [古筝教程] 致朝阳筝会与会代表的一封信

2. [考试考级] 给音乐考级孩子家长们的一封信

3. [考试考级] 给参加音乐考级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4. [音乐杂谈] 给参加音乐考级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5. [钢琴教程] 给EOP键盘钢琴学习软件的一封信

6. [钢琴教程] 小雨老师给钢琴宝宝的一封信

7. [古筝教程] 致筝友的一封信

8. [古筝谱] 写给姐姐的一封信

9. [箫教程] 怎么学箫晶?给初学箫友的一封信

10. [架子鼓教程] 给赵永建老师的一封信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35433.html

「致朝阳筝会与会代表的一封信」相关内容

「致朝阳筝会与会代表的一封信」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