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音乐杂谈] 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白剧 戏曲剧种。原名吹吹腔,简称吹腔。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洱源、剑川、云龙、合庆、漾濞等县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县等白族聚居区。源出于弋阳腔分支的罗罗腔,与白族语言、风习、民间文艺结合,逐步形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已趋成熟,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极盛时期。云龙、大理—带的吹吹腔至今保留古老两貌,称为南派;海源、大理—带的吹欢羟,晚期多受滇剧影瞧,称为北派。另有本民族的曲艺大本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戏曲形式演出,称大本曲剧。六十年代初,吹吹腔大量吸收大本曲音乐,汇合成为—个剧种,改称白剧。

          传统剧目约有三百多出。根据白族历史故事编写的有《血汗衫》、《大明血汗衫》、《牟伽陀开辟鹤阳》,、《火烧松明楼》等。反映白族民间生活的有《张浪子薅逗》、《蔡雄过年》、《石三告状》、《赵龙观灯》等。其余大都来自汉族戏曲剧目,如《崔子弑君》、《长坂坡》、《穆柯寨》、《董永卖身》、《烤火下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白族民间故事改编的有《杜朝选》、《望夫云》等。

      唱腔包括吹吹腔和大本曲两大部分。

           (1)吹吹腔的唱腔已挖掘出来的约有五十多个曲牌。按行当分,有生腔(又分小生腔、老生腔)、旦腔、净腔、丑角腔(包括摇旦腔)等。按腔调分,有—字腔(长于抒情)、平腔(长于叙述)、高腔(强烈高亢)、哭腔(又分大哭腔、小哭腔)、英雄腔、抖骂腔等。按板武分,有导板、滚板、垛儿板、流水腔等。曲牌有[山坡羊]、[哭皇天]、[下山虎]、[风绞雪]等,多单独使用,较少相互连接。此外,还有二黄腔(分二黄导板、二黄亮腔、二黄滚板等)。传统唱词主要为白族“山花诗”体,按七、七、七、五的字数构成。押韵、平仄不甚严格,并常以汉语与白语混用,如:“硬篾有曾崔文瑞(我名叫做崔文瑞),卑天上山去遭夕(每天上出去砍柴),遭夕共畏硬古母(砍柴供养我老母),愿她—百岁。”唱腔结构多四句为—段。唱词亦有较整齐的十字、七字或五字对偶句式,有严格的韵脚、平仄,但唱腔结构仍和“山花诗”体相同。唱腔高亢激越,有多种调式和旋律风格,保持了弋阳腔字多音少,节奏较自由的特点。但唱腔过门旋律性较强,速度亦较快,予唱腔以衬托和补充(见谱例—)。吹吹腔只以唢呐伴奏唱腔、演奏过门,过门旋律起伏较大,句子较长。亦可将唢呐曲牌用作过门。现存唢呐曲牌有三百多个。单独演奏时可用—只唢呐,亦可用二至四只唢呐演奏不同的声部(见谱例二)。

          (2)大本曲的唱腔。以大理县为中心,分南、北和海东三大流派。南派有九板十八调,北派有九板十三腔。九板为基本唱腔,南派九板包括平板、边板、路路板、提水板、大哭板、小哭板、黑净板、阴阳板、高腔。北派九板包括平板、正板、脆板、赶板、提水板、大哭板、小哭板、阴阳板、高腔等。十八调(或十三腔)为辅助唱腔,如“螃蟹调”、“放羊调”、“思乡调”、“释佛调”等。九板可视表现内容的需要,按—定程式相互连接。十八调原多作为插曲用,由于腔调变化多样,近年已成为白剧的主要唱腔。大本曲传统唱词分“七七七五”、“五五七七五”和“七七五”三种格式,以第—种为主。常以汉语与白语混用。韵律较严格,分“花上花”、“捞里捞”、“油鲁油”和“翠幽幽”四大韵,各大韵又包括若干小韵。唱腔的基本结构,因唱词的格式不同而异,如“七七七五”的以四句为—阕,多以上下阕共八句为—完整唱段,均按—定程式构成(见谱例三)。旋律进行不仅受语言声调的制约,并常因韵脚不同而作相应的变化。如同为平板第二句,不同韵脚即产生不同的终止音。此外,大量衬词、衬腔的运用,亦影响唱腔的旋律、节奏、结构和表情的变化。

「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2. [音乐杂谈] 北京曲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3. [音乐杂谈] 晋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4. [音乐杂谈] 京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5. [音乐杂谈]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6. [音乐杂谈] 蒲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7. [音乐杂谈] 潮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8. [音乐杂谈] 昆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9. [音乐杂谈] 湖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10. [音乐杂谈] 瓯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0237.html

「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内容

「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