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京胡教程 > [京胡教程] 京剧伴奏术语解释,京剧伴奏术语大全

[京胡教程] 京剧伴奏术语解释,京剧伴奏术语大全

时间:2015-07-29  2015-07-29  京胡教程  手机阅读

  [音乐科] 戏曲音乐术语。旧时京剧班社行政部门之一。即场面部分。分文武两部,文部由主胡(琴师)主管,武部由打鼓佬(鼓师)执掌。现今剧团取消这一称谓,改称乐队,设队长及副队长。但一般正规的戏曲学校仍保留音乐科,管辖乐队人员,培养教育学生及负责演出实践等工作。

  [伴奏] 音乐术语。伴随衬托歌唱的器乐演奏。京剧唱腔伴奏以主奏乐器京胡为主,采用满腔满跟的伴奏方式。即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调一致,其间还可以有多种装饰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伴奏的任务还必须演奏过门等纯乐器的部分以联接唱句。通常所指的唱腔音乐是包括主奏乐器为 主的乐队伴奏在内。

  京剧伴奏术语解释,京剧伴奏术语大全

  [托腔] 演奏术语。通常指戏曲乐队中主奏乐器的伴奏艺术。包括伴奏的基本手法和方法要领,以及和演唱者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京剧中京胡的伴奏艺术,讲究“托”(烘托唱腔的感情),“裹 ”(使伴奏与唱腔达到完美的溶合),“衬”(衬出强调的韵味),“垫”(垫补和连贯乐句与腔节),或者“迎”(迎而不碰),“让”(不喧宾夺主),“送”(弥补和垫衬唱腔的空隙)等要诀。从演奏技术及音乐处理上讲,大致概括为:运弓的顺序;各种顿,连,颤,带,快弓法 运用;各种滑,打,弹,揉,擞,倚音指法运用;装饰音以及其他旋律加花变奏的组织(俗称套子的运用);速度与节奏的处理,如快,慢 ,以及俗称撤,抢,扳,还原等变化;尤其是对弹性速度的分寸掌握;力度处理,如强,弱,轻,响以及俗称爆,幽等变化;气口处理,等等。从合作关系上讲,主要是强调唱伴的默契和心气一致。

  [过门] 演奏术语。板腔体唱腔中连接腔节和乐句的器乐伴奏部分。典型的过门是每一句唱腔唱完后起过渡桥梁作用的器乐伴奏。但通常亦指前奏,间奏,尾奏以及唱腔各腔节间较短小的连接部分。京剧唱腔音乐中的过门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并附属于一定的板式。如[二黄原板],开唱前通常为八板前奏(过门);第一词组后为一一板小过门;第二词组后为三板中过门;第三词组为九板大过门,等等。 各板式过门长短幅度不一。就是同一板式同一部位的过门,根据不同的需要,其长短幅度的伸缩极其灵活,但均和运腔与否, 用腔幅度大小相对应。过门作为纯器 乐音乐部分,对唱腔音乐性的表现起到十分重要的 功能作用。不仅具有剧种和腔系独特风格特征, 而且起着定腔定调,制造气氛,情绪铺 垫延续和加强情感抒发等作用。同时作为唱段不可 缺少的有机部分,与唱腔共同构成了整个唱段结构 的完整。 随着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的创作,过 门,尤其是结构庞大的过门,常成为集中抒发人物 思想感情的,具有极大音乐表现功能的华彩部分, 需要运用和调度一切最有效的音乐手段 加以创作。

  [宫调] 音乐术语。调高与调式相互关系的总 称。传统宫调理论颇多繁复,二者间极易混淆。 戏曲音乐的宫调系统, 起自于隋唐燕乐宫调(二十八调)。 以后逐步归并和简化,至南宋词曲音乐七宫十二调 ;金元六宫十一调;元北曲十二宫调; 元末南曲十三宫调;明清南北曲和昆 曲常用九宫。后来的联曲体唱腔除在宫调名称上仍 沿用之外, 其宫调的实质已不代表既定的宫均(调 高)和调式,只是作为曲牌旋律基本内容和情绪的 一个分类标志,以利于联套结构的谐调与统一。 这是随着调性和调式意识的增强,宫 调逐被调门(调高)与煞声字(调式)所取代, 用曲笛上的民间工尺七调和乐曲的节音 来表明它的宫调(调高与调式)。在京剧等板腔体 中,更是以调门来决定唱奏的音域,音区, 以上,下句的落音变化及腔系的落音不 同来体现调式,而不用传统的宫调名称。代之以正 宫调,小宫调等调高名称。

  [调门]音乐术语。调高的俗称。其 名称来自于笛子上的翻调。明清以来运用一笛通转 七调, 根据曲笛孔序所示各调工尺音位的相互 关系来定调名,谓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凡字 调,六字调,上字调,乙字调。早期京剧唱腔的调 门均较高, 如唱六字调,正宫调,乙字调等。现 已较前有所降低,大多在凡字调。各腔调由于定弦 和音域,音区关系,使用调门也不尽相同, 如西皮常用凡字调,二黄常用小宫调 。又,男女腔音区不同,女腔在西皮中和男腔常 差四,五度,在二黄中则较多作八度关系。 故传统中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黄” 之说。工尺字调名与今调高名称对应关系,由于传 统使用的是匀孔笛,因此除小宫调(1= D),正宫调(1=G),尺字调(1= A)外,其余三调调高往往不易准确。

  [定弦]演奏术语。把空弦音调到一定 的音的高度谓之定弦。在戏曲音乐中,主奏乐器的 定弦不单是演奏的基本技术问题, 而且定弦音的“唱名”和调式运用有着 密切的关系。如京剧中西皮定LA,MI(6——3)音 ,二黄定SOI,RE音(5——2), 反二黄定DO,SOI音(1——5)。这三 种腔调的调式风格和旋律情调,均和定弦不可分割 。甚至有的地方剧种, 如越剧其基本腔调就以某种定弦方式命 名,如尺调腔,四工调腔等。 [小工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以曲笛(筒音为A——,合字)三孔做DO音(上字 )者,称为小工调,合今之1=D。 小工调是曲笛上的基础调,是我国传 统音乐中广泛使用的调高之一。

  [工半调]传统调高称谓。比小工调高 半音的调,约合今1=#D或1=降E。 [软工调]传统调高称谓。软者,稍 低也。比小工调稍低的调俗称软工调,一般可认为 是今1=#C或降D。 [乙字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曲笛筒音作“上”字,合今之1=A。为反二 黄常用之调。 [正宫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曲笛筒音为“凡”字,合今之1=G。 [六字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曲笛筒音为“工”字,合今之1=F。 [六半调]传统调高称谓。比六字调高 半音的调,俗称六半调,约合今1=#F或1=降G 。 [凡字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曲笛第六孔用叉口指法发音,产生“凡”与“ 大凡”(比“凡”高半音)二音作“工”音。 故凡字调合今有两调:1=降E和1= E。现一般以笛四孔作DO(1)音,凡字调为1=E 。 [尺字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曲笛筒音为“四”字,合今之1=C。 [上字调]传统调高称谓。工尺七调之 一。合今之1=降B调。 [趴字调]传统调高称谓。趴即卧倒, 形容低。京剧唱腔一般调门均较高,现虽有所降低 ,但西皮大多在凡字调(1=E或降E)。 比凡字调稍低的调,被贬称为趴字调 。另有趴趴调,调门更低,约合今1=D或更低。 贬称落马调。因调门过低,琴弦张力松弛, 易从琴马脱落,故称。

  [正调]演奏术语。相对于反调。和 主奏乐器的定音有关。正调与反调定弦音高相同。 在京剧唱腔中,二黄定SOI——RE(5——2), 反二黄定DO——SOI(1——5)。两者 定弦音高相同,唱名不同,调高相差五度。

  [反调]演奏术语。相对于正调。京 剧唱腔中反二黄,反西皮,反四平即是。

  [板头]演奏术语。唱奏的速度俗称板 头。速度不对或不准,一般称为板头不稳。

  [上板]演奏术语。由散唱(奏)转入 定板,其定板之第一板(拍)谓上板。如昆曲, 一般唱段均以笛引声散唱,谓之拍和, 随后上板转入定板唱腔。京剧唱腔中 ,凡散板或散唱转入定板唱腔,均需上板。另有 一种散与整频繁交叉的唱腔,如滚板, 常是上板与散唱交叉,速率变化大, 极富戏剧性。

  [三条腿]戏曲音乐术语。京剧唱腔结 构以上,下句对称为基础。唱段可以是一对上,下 句,也可以由若干对上,下句组成。 如果出现奇数句子,俗称三条腿。但 有时出于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有意删去一偶数下句

  [曲牌]戏曲音乐名词。元明对南北曲 ,这时常以锣鼓打上一个“扫头”补上, 以相对保持上下句结构的平衡。 ,小曲,时调只曲形式的称呼。俗称牌子。明王骥 德《曲律》:“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 自“曲牌”或“牌名”替代“调名”后 ,至近代曲调遂成为旋律的同义字。曲牌来自于词 牌。由词产生以来,形成一种倚声填词的创作方式 , 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曲牌继承词牌形式,每一曲牌均有自己的曲调和情 调,以及和这个曲调相应的曲词, 包括段,句,字数,韵的部位,字的四 声阴阳等,这就是填词所必须遵循的格律。曲牌的 牌名来源不一, 但大量的是继承了唐宋大曲,词牌,诸 宫调,唱赚等原有名称。例如有的以地方命名,如 [梁州序],[伊州令]; 有的以曲牌节拍,节奏及音乐特点命名 ,如[急板令],[节节高],[双声子];有的以曲式 命名,如[三段子],[四换头]; 有的以少数民族曲名音译,如[菩萨蛮 ],[唐兀多],[者刺古],[阿纳忽]等。但大部分牌 名与后来的曲牌内容无必然的联系, 其旋律曲调变化的脉络也不详。京剧 音乐中运用了很多昆曲的曲牌,有的全盘搬用;有 的改填新词;再有的用其曲调而无曲词; 更有的变成一种锣鼓点子节奏形态, 等等。这些作为京剧音乐的一部分,对于渲染戏剧 环境,增加舞台气氛,用于群体人物音乐形象塑造 方面, 均起到一定作用。

  [过曲]戏曲音乐名词。联曲体中除引 子和尾声部分的中间诸曲,统称为过曲。过曲是曲 牌连套中的主要部分,其曲体大致有三种:1. 单曲体,为同一曲牌的反复。2.循 环曲体,基本上以两曲循环交替。3.不同曲牌的 连缀,其中个别曲牌可以反复使用。 过曲所用的曲牌可多可少,根据套曲 的需要而定。

  [尾声]戏曲音乐名词。连曲体的结尾 部分。散板收尾,也有用曲牌的,如[赚煞],[煞 尾]。京剧全剧结束所用尾声,系套用昆曲的。 尾声可分段演奏,羽调式。京剧中另 有一种大尾声。在E尾声基础上,后半段旋律趋高 ,以徽调式收束。显然这是适合板腔音乐及调式的 需求。

  [套曲]戏曲音乐名词。乐曲结构名。 若干乐曲成套的组合。中西音乐均有套曲形式,但 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我国传统音乐中, 套曲是大型曲式的主要形式。连曲体 的套曲被称为套数。即由同一宫调或同一笛式的若 干曲牌相连成套,有起有讫。 借用其它宫调的称为借宫或犯调。南 北曲分别组套,但也另有南北合套形式。散曲的套 数又称散套。板腔体的套数则被称为成套唱腔, 一般均为同一腔系的各种板式联缀组成 。传统套曲的显著特点,是遵循节拍,速度上的散 ——慢——中——快——散,构成渐层发展的结构 模式。

  [前腔]戏曲音乐名词。同曲变体连用 。在南曲中,一个曲牌被反复多次运用,一般从 第二曲起称为前腔。即与前面一曲的腔调相同之意 。 [幺篇]戏曲音乐名词。同曲变体连用 。在北曲中,一个曲牌被反复运用,一般从第二 曲起称为幺篇。幺者,通数字“一”, 幺篇还有第一篇(曲)或这一篇(曲) 之意。 [合头]戏曲音乐名词。在传统套数中 ,若干曲的联缀,其开始或末尾一,二句采用相同 或相似曲调,从结构上讲,开始相同者称为合头, 结尾相同这称为合尾。但实际运用中 两者有混称的现象。多用合头一词,意为又重新组 合,演奏相同的曲调部分。例如南曲曲牌中, 把尾部加进齐唱的部分称为合头。京 剧曲牌音乐中也常用合头。如演唱[粉蝶儿]接唱[合 头],此合头是有唱词的。 又如演奏[江儿水]接[合头]等。有的 合头还有曲牌名,如[大开门合头]又名[水龙吟]; [哪吒令合头]又名[庆南枝];[一枝花 合头]又名[续冬来]。实际上有的曲牌 运用的次数较多,经常出现,可以任意接在其它曲 牌后面演唱或演奏,这就被称为合头了。

  [干牌子]演奏术语。将原有歌唱曲牌 ,改唱为念,用锣鼓伴奏,或者将念白也去掉, 仅保留锣鼓伴奏,成为一种锣鼓点子, 称为干牌子。京剧锣鼓点子中的[扑灯 蛾],[水底鱼]等均是。 [吹打曲牌]演奏术语。在京剧音乐中 ,广义地指唢呐与打击乐合奏的曲牌。狭义地仅指 [傍妆台]曲牌,又名[工尺上], 以曲牌开始三个唱名音得名。该曲牌 节奏活跃,气势不凡,故在升帐,坐堂,庆功,宴 宾,送客等场面被广泛使用。

  [大字曲牌]演奏术语。指带唱词的曲 牌。过去工尺谱中唱词比工尺要大,且以唱词居中 ,工尺字写于侧,故名。京剧音乐中, 把带唱词,以齐唱形式,并由唢呐加 锣鼓的曲牌称为大牌子。有唢呐吹奏曲调加锣鼓的 称为混牌子。如再去掉锣鼓, 仅由唢呐吹奏曲调称为清牌子。相反 ,不用管弦,仅由锣鼓演奏的为干牌子。

  [垫头]演奏术语。通常指唱腔中分割 唱句词组或字的伴奏部分,垫补唱字间空隙者被称 为垫头或小垫头。根据不同的板式,其结构可大可 小, 但一般不超过被称为过门的结构。如 西皮原板第一词组后的胡琴伴奏(占一拍),通常 称为垫头。 第而2词组后的胡琴伴奏(占二拍)则 被称为小过门。因此,垫头者通常占有半拍或一拍 的时值。但有时和小过门并无严格的区分。 作衬句时常称垫头而不称过门。以前 也有把垫头称为垫子字的,即垫入相应的工尺谱字 (音)。

  [移指换把] 1.演奏术语。弦乐器演奏中,以食 指的移动按音,作为某一把位向另一把位转换的标 志,称为移指换把,按自然音阶或半音排列移动把 位, 对窜同把位而言,即为移指换把。因 此,在自然音阶上,传统把位以按DO,RE,SOI( 125)音为多, 移指把位以按MI,LA,SI,FA(367 4)音为多。 2.在演奏长音中,同一音位用不同 手指交替移指按音,所形成的换把,亦称为移指换 把。

  [去工添凡]演奏术语。传统民间旋宫 转调手法之一。即将曲调中所有的“工”字改换成 “凡”字,由于“凡”比“工”高半个音, 遂使整个曲调转入下五度新调,切伴 随出现一些新的旋律变化。例如京剧的胡琴曲牌, 如[八板],[傍妆台]等, 常用次手法而使同一曲牌产生不同的调 性色彩和旋律风格。

  [锣经]演奏术语。锣鼓经的简称。 戏曲打击乐器锣鼓谱式。用相应的方言状声字来模 拟锣鼓的各种音响和节奏, 通过口头的诵念形成一种谱式谓锣鼓经 或锣鼓谱。由于我国打击乐器种类繁多,音色极为 丰富,故运用锣鼓经能突出所用各打击乐器的音色 特征。 尤其在众多的戏曲剧种中,与地方语 言及腔调运用紧密结合,具有简洁明了方便的特点 。自京剧形成之后, 各戏曲剧种中的锣鼓经状声字(音色) 可有不同,但其内部结构(即锣鼓基本配器与点子 打法)大致趋于统一。

  [鼓套子]演奏术语。根据唱腔旋律的 需要,伴奏加以一种特定的补充与衬托。通常是加 花变奏,伴奏曲调萦绕唱腔曲调, 使整个旋律更为丰富而连贯,俗称为 套子,或所谓套着走。如胡琴套子,鼓套子等。 鼓套子虽无旋律的音高变化, 但它以板与鼓点子的音响变化,作各 种形态的节奏交叉组合,能增加曲调旋律的动力, 具有独特的表现作用。在唱腔音乐中, 鼓套子常用于过门。在曲牌及器乐演 奏中,鼓套子被大量运用。

  [闹场]演奏术语。戏曲开演之前的落 谷段及吹乐演奏。早期戏曲在露天旷场演出,许以 热闹火红的声响来招徕和吸引观众, 常用众多的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开场演 奏。戏曲进入剧场后,还多少保留了着一形式。 京剧开场锣鼓段称为开场锣鼓,又称打通,闹台, 闹场。 常分三通,每通之间可留有间隙。头 通,小堂鼓领奏,打击乐配合,点子较简单。二 通又称响通,以鼓板领奏,全堂打击乐配合, 常用[急急风],[走马锣鼓],[冲头], [抽头],[九槌半],[马腿儿],[大水底鱼],[收头] 等锣鼓点。三通有称吹通,吹台。 唢呐领奏,曲牌有[一枝花],[将军令 ],[哪吒令],[柳摇金]等。现戏曲中大都用开幕曲 , 但一般在开幕曲前也有用小段简洁的开 场锣鼓段作为开导的。

  [六场通透]演奏术语。指旧时场面的 六件乐器,件件精通。后泛指一专多能,回多种 乐器演奏。另请参见行话*六场通透。

  [武场]演奏术语。京剧乐队中打击乐 器之总称。 传统武场乐器大致有鼓板(单皮鼓与檀 板),大锣,铙钹,小锣以及大小堂鼓,水钹,大铙 ,小镲锅,齐钹,梆子,星子(碰钟),小汤锣,大 筛锣等。 现有的还增加了吊钹,大钹,定音鼓等 。

  [文场]演奏术语。京剧乐队中除打击 乐器之外,管弦乐器之总称。 传统文场乐器大致有京胡,京二胡,月 琴,南弦(小三弦),笛子,笙,海笛(小唢呐)等 。也有把云锣包括在内。随着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 的创作, 有的还增加了其它传统民族乐器如二胡 ,琵琶,阮等,甚至配置西洋乐器。

  [六场] 1.演奏术语。场即场面。六场就是 指早期京剧乐队中的六中乐器:鼓板,大锣,小锣, 京胡,月琴,南弦。 不计指定分工所兼的唢呐,笛子,小堂 鼓等乐器。后又增加铙钹,京二胡,形成京剧乐队 的基本阵容。 2.泛指京剧传统乐队中的所有乐器。

  [场面]演奏术语。泛指戏曲乐队。 由于早期戏曲舞台装置较为简陋,乐队位于舞台中 央靠后之处,支撑着整个舞台场面而得名。 后来乐队位置移于舞台下场门侧,但 仍保留“场面”这一称呼。现已改称乐队。 [九龙口]戏曲术语。演员出上场门数 步,稍停亮相之地谓九龙口。即具有光彩照人的重 要之地。旧时乐队在舞台中央,鼓师座位也在此地 , 以显示其地位的重要。从现今看来, 九龙口仍处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上,符合舞台美学 的规律。

  [司鼓]演奏术语。司者,操作也。 演奏操作鼓板者谓之司鼓。本作动词解,后亦作名 词解,和鼓师并称。 [鼓师]称谓。称乐队演奏员为乐师, 鼓板演奏员即谓鼓师。由于鼓板在戏曲中的地位甚 为重要,不仅要指挥下手打击乐器及整个乐队, 还操纵着整个舞台表演之节奏。故把 鼓板演奏员称为鼓师也是一种尊称。 [打下手]称谓。指鼓师以外的,大 锣,铙钹,小锣演奏者。由于各打击乐器均由鼓板 指挥领奏,故称司鼓者为上手, 其它打击乐器演奏者为下手。 [上手][下手]同见上条。

  [操琴]演奏术语。旧时称演奏为操作 。操,演奏;琴,胡琴(京胡),操琴者即为 演奏京胡者。亦即琴师。 [琴师]称谓。胡琴(京胡)演奏员被 称为琴师。有时也把其它文场演奏员称为琴师的。 戏曲场面中琴师和鼓师最为重要, 故琴师也是对胡琴演奏员的一种尊称。

  [对弦]演奏术语。根据固定音高乐器 的某个音定弦。传统京剧总通常根据笛对弦。现也 用定音器对弦。在有笙的民族乐队中, 或有双簧管的中西乐队中,一般根据 笙或双簧管对弦。 [走弦]演奏术语。定弦后,弦脱离 既定的音高谓走弦,亦称跑弦。通常走弦是由于弦 的伸缩过大(如新装弦)或轸子与轸眼不切合而造成 。

  [拉奏]戏曲音乐术语。拉弦乐器演奏 谓拉奏。通常写于音符之上,用以注明该音起的乐 句或段落,用拉弦乐器来演奏。 有时用横虚线注明其范围。低音拉弦 乐器除统一运用拉奏名称外,其本身的拉奏与拨弦 之别另标,拉奏为ARCO,拨弦为PIZZ。

  [弹奏]戏曲音乐术语。弹拨乐器演奏 谓弹奏。通常写于音符之上,用以注明从该音起的 乐句或段落,用弹拨乐器来演奏。 有时用横虚线注明其范围。

  [吹奏]戏曲音乐术语。吹管乐器演奏 谓吹奏。通常写于音符之上,用以注明从该音起的 乐句或段落,用吹奏乐器来演奏。 有时用横虚线注明其范围。

  [击奏]戏曲音乐术语。打击乐器(不 包括击弦乐器)演奏谓击奏。击奏一词在乐谱中运 用较少,通常锣鼓经等打击乐谱已能反应击奏的实 际。

  [拉入]戏曲音乐术语。拉弦乐器开始 进入演奏。通常写于音符之上,用以注明该音起的 乐句或段落,加进拉弦乐器演奏。

  [弹入]戏曲音乐术语。弹拨乐器开始 进入演奏。通常写于音符之上,用以注明该音起的 乐句或段落,加进弹拨乐器演奏。

  [吹入]戏曲音乐术语。吹管乐器开始 进入演奏。通常写于音符之上,用以注明该音起的 乐句或段落,加进吹管乐器演奏。

  [打击乐]音乐名词。乐器分类名称之 一。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 统称为打击乐(器)。戏曲中称为武场。 京剧打击乐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 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乐器为主。通常在音响上 有三种配置:1.大锣为主,铙钹,小锣为辅。2. 不用大锣,以铙钹为主,小锣为辅。 3.大锣,铙钹均不用,小锣单打。在打法上可归 纳为四种基本点子:1. 以“仓七”冲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包括冲头,导板头,帽儿头,五击头,四击头,住头 ,归位,串子,长尖,紧锤,九锤半,搜场等。2. 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 式,包括快,慢长锤,一锤锣,摇板长锤(凤点头 )等。3.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 , 包括闪锤,滚头子,纽丝等。4.以“ 仓台台七台”抽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包括抽头 ,马腿儿,凤点头,收头,夺头等。 其他锣鼓点均是上述多种节奏型的组合 。武场四大件中,大锣具有固定音高点的下滑音响 特点,小锣具有固定音高点的上滑音响特点, 铙钹具有不同音高的平行音响特点。 其组合成的综合音响,能密切配合念白的四声调值 语调与节奏感,从而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同时, 在与唱腔及文场乐器的配合上,均具 有独特的色彩与功能。除武场四大件外,京剧中还 运用了其他众多的打击乐器, 如水钹,大钹,齐钹,小镲锅,木鱼, 梆子(或称广东板),碰钟(即星子),小汤锣,云 锣,大筛锣(大型的低音锣),大,小堂鼓等。 现还吸收了定音鼓,吊钹,军钹等打击 乐器。打击乐在京剧音乐以至整个戏剧舞台方面占 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在渲染舞台气氛,调节表演身段 ,配合语言韵律,掌握唱腔与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以及丰富乐队的音响方面起着积极和良好的作用, 而且在以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剧 ,统一整个舞台的节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景音乐]戏剧音乐名词。在戏曲中 除了唱腔与伴奏以外的音乐部分统称为情景音乐。 但通常多指用于抒发人物之情和渲染剧情之景的配乐 。 在传统京剧中,情景音乐大都由曲牌 ,行弦或打击乐组成。现已发展到专门为规定情景 创作音乐片段甚至乐曲, 音乐内容的确定性与表现力大为提高。 如现代戏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的前奏曲,第 九场滑雪舞蹈的配乐均是。 [坐唱]戏曲,曲艺术语。坐唱本是戏 曲或曲艺剧种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即 所谓“坐唱而不表演”。现曲艺中还保留这种演唱 形式。 在戏曲中已成为演员和乐队合作练习唱 腔的排练形式之一。一出戏的排练, 通常需分别进行演员哑排(分场及统排 ),乐队练乐以及演员,乐队坐唱后,才能进入响 排(分场及统响),演员,乐队,舞美三合成统响等 , 直至彩排,最后才能正式演出。坐唱 可以在演员和乐队认为需要加强配合练习,或复习 时随时进行。至于坐唱形式的演出,先一般称为清 唱。

  [胡琴套子]演奏术语。京胡的唱腔伴 奏方法之一。即运用旋律的加花加双,高低音的变 换,各种弓法的交替等形成伴奏套子以哦丰富唱腔 。 这是一种富有特点的,颇有成效的伴奏 方法。鼓与月琴等乐器上也可运用,参见[鼓套子] 。

  [前奏曲]演奏术语。或称开幕曲。 戏剧音乐形式之一。全剧开场前演奏的乐曲。旧时 京剧未有用前奏曲的,仅用锣鼓闹台或间有曲牌演 奏。 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中,多为全剧专 门作有前奏曲,以概括全剧的音乐形象。也有以短 小的引子类的序奏代之。在前奏曲或开幕曲有冠于 场次名, 一般即指幕间曲,间奏曲。

  [幕间曲]演奏术语。或称间奏曲,幕 前曲。戏剧音乐形式之一。戏剧中场与场之间演奏 的乐曲。旧时京剧未有用幕间曲的, 仅用锣鼓或曲牌作全剧换场之过渡。 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中,大多专门作有幕间曲。不 仅为了换场布景搬迁时间所需, 更重要的于全剧音乐上能连贯过渡, 概括每一场的音乐形象。通常幕间曲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为前场音乐尾声,后一部分为后场音乐前奏 。 有时幕间曲仅指后场的前奏曲。幕间 曲一般比开幕曲短小,但并不依此为约。例如现代 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的幕间曲, 气势恢弘,音乐形象鲜明,结构亦较 庞大。募集幕间曲冠于首场名,即为开幕曲。

「京剧伴奏术语解释,京剧伴奏术语大全」相关文章

1. [京胡教程] 京剧伴奏术语解释,京剧伴奏术语大全

2. [京胡名曲] 莒县v贵姬醉洒,王明竹唱,伴奏,京胡,陈常城,京二,唐建民,月琴,苏电光。

3. [京胡名曲] 莒县v霸王别姬,王明竹唱,伴奏,京胡,赵常华,京二,王家忠,月琴,柏发森。

4. [钢琴教程] 钢琴术语解释:落滚

5. [钢琴教程] 常见音乐术语大全

6. [钢琴教程] 钢琴学习常见术语大全【中英文互译】

7. [乐理知识] 乐术语大辞典

8. [京胡名曲] 京剧伴奏

9. [京胡名曲] 京剧伴奏(一见皇儿跪埃尘)

10. [京胡名曲] 京剧伴奏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64612.html

「京剧伴奏术语解释,京剧伴奏术语大全」相关内容

其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