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钢琴教程 > [钢琴教程] 节拍、节奏和节拍器的使用

[钢琴教程] 节拍、节奏和节拍器的使用

时间:2015-04-30  2015-04-30  钢琴教程  手机阅读

  节奏的定义: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节拍的定义:相同时值的 强拍与弱拍有规律 的循环出现。
  
  

  节奏和节拍总是同时存在。脱离节拍的节奏极少,如散板。
  
  

  这些都基于对时间的精确感受和控制,节奏比节拍更灵活,但是比例仍然是基于严格的时间控制和布局,这个时间比例是长是短都要感受明确,如果是短长短,那前后两个短要相同或相近,内心要非常明确。
  
  

  所以音乐家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每一块砖需要多长的时间是需要反复磨砺的。
  
  

  节奏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做体操、学游泳、学跳舞都需要节拍,节拍和节奏是两码事,但是同源,不可分离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节拍是每小节的强弱规律,节奏就是每个乐句的强弱规律。节拍是固死的单一强弱规律,节奏是灵动、更庞大的强弱规律。
  
  

  节奏是一种频率,在这种匀速的频率下所有的耗力都是最自然、最小的,没有良好的节奏感就无法做到轻松,音乐是无法延展的,音乐就是用音符记录我们平时的行为,快速是激动的,慢速的平静或忧伤的,这和我们生活中的情绪是吻合的。而要用主观意识去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频率就需要借助一个标尺,长期在标尺中放松、均匀,慢慢才能达到身心节奏的均衡。
  
  

  很多学生弹《哈农》为什么弹的死去活来?因为没有节拍器,没有节奏感的平衡。转到我手上的学生,我首先通过节拍器矫治节奏感,让他感觉如同发呆时候脚的匀速摆动一样,这样耗力就减到极限了。我学生们常常说:“呀!以前我弹连续弹三条,小臂快烧起来了,现在弹十条都没以前那么累!”以前我常笑称有些学生手臂灼热的程度可以让我煎荷包蛋作为教学早点,通过严格节拍器使用以后,如今不用节拍器也能快速就能进入节奏匀速中,但是我仍要求课下要时而用节拍器矫正自己游弋或变型的节奏感。
  
  

  学生的节奏感为什么不稳?
  
  

  音乐的核心和美术一样,是玩幻觉。如同毕加索的“立体派风格”和莫奈的“印象派”那样,对于事物的记录产生新的魔术,超越了平面所记录的内容。
  
  

  音乐中,每个音都有一个流向,就如同我们说:“在——”感觉这个字就是有无限期待跟随其后的,然后我们会听到:“在—— 茫 茫 的 ”,“茫茫”二字有明显的延展感,“大海”是一个单词,“海”的音高要沉下去,显示海的万丈深邃,衔接要流畅一些,按音乐的话说按照这个节奏:
  
  

  “在- -茫茫的大海上”
  
  

  “在”—— 3拍
  
  

  “茫茫的”——每字1拍,
  
  

  “大海”——两个8分音符,各半拍。
  
  

  “上”——1拍,可作无限延长。
  
  

  大家看,每个字的处理,时值不是相同,因为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期待空间,有的时间停顿长,有的要紧致。
  
  

  音符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又涉及到音乐的本源就是调性。
  
  

  简单的介绍一下,以后有时间再专程讲。
  
  

  我们平时弹音阶就是为了巩固调性。在调中,我们有两种类别构成,造成了音乐的流动:
  
  

  我来拿C大调作为例子
  
  

  1.正音级和副音级:一级、四级、五级,余下的就是副音级:二级、三级、六级、七级。
  
  

  我们简单的理解:正音级就是第一个音上的正三和弦135,第四个音上的461,第五个音上的572.
  
  

  这三个和弦的不同变化和转位是我们语言的主语、谓语、宾语。构成音乐的骨干内容。
  
  

  (所谓转位就是把最低的第一个个音向上移高八度,和旧有的二音和三音重新构成的和弦,比如:135是正一级,351就是第一转位,513就是第二转位,在转位就没有了,因为又回到135了。这里说的音的顺序都是从低音到高音的)
  
  

  2.稳定音和不稳定音:一级和弦的所有成员135就是稳定音,其余的2467是不稳定音。含有不稳定音的因素的音乐会向稳定音流动,称为“音乐的自然倾向”。就比如“在”单字说出来总是感觉话语没有结束,非要到“大海”才感觉心里踏实明白了。
  
  

  我们孩子平时弹的和弦就是一级和弦的各种转位。
  
  

  就是这样的两种力量让音乐充满了魔力和激流澎湃的动力,所以如果不了解调性,就无法知道主音级和副音级,也分不清楚哪些是稳定音和不稳定音。那么就不知道音要流到哪里,我是该“P”还是该“f”,为什么我要在这里“f”,为什么我要在那里“P”。这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乱强调重音,如同我们说:“吃饭了吗?”我们绝对不会说:“吃饭了吗?”,强调尾音“吗”,大家不要冒着生命危险模仿,那是会被关到疯人院去的。因为“吗”不是谈话主要的内容,不是主音级,不能“f”。
  
  

  因为有了这些流动和更多奇幻的音乐表现,音乐充满了诱惑力,容易让我们没有自律能力的孩子们被妖惑:比如,越往高音越容易快,为什么?我们生活里吵架的时候,声音是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强(f)、语速是越来越快(accel),而不是越来越低沉,因此,声音越来越高就容易伴随着情绪的激动。所以孩子越往高音弹就越抢节奏、越往高就越快(accel),如果力量足够使,孩子还会越弹越强(cresc)。这些标语如果在谱面上没有特意标识,是不允许这样演奏的。再比如,我们在琴键上以同样时值长度弹奏一个最高音,和一个最低音,两个弹完后,感觉留在心中的是低音,而高音的印象太浅容易被遗忘,并且听起来低音更长一些,这是因为低音的弦只有一根,非常粗,震动频率慢,消失的慢,而高音的弦虽然有三根,但是太细了,震动频率快而短,所以消失的快。孩子弹奏的时候,如同修行不够的小沙弥,容易被这些流动反而被搅进去,而不是在音乐河流去萦绕这些流动欣赏风景。
  
  

  所以必须有一个“金刚经”来帮助他们去欣赏这些流动,但不被流动吞噬。就是——节拍器!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节拍器破坏孩子无法投身于这些诱人绚烂的魔术,在互动上被限制,但是这才能保护孩子能沿着河流岸开心纵情欣赏风景,而不是纵身投河。
  
  

  
  
  

  史兰倩斯卡在《指尖下的音乐》就强调多次使用节拍器和介绍如何通过使用电子节拍器在保持肌肉松弛状态下速度的极限提高,其中还提到“肖邦深深感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钢琴弹奏者身上,因此他强烈的认为,练习时应该使用节拍器”。
  
  

  我曾经说过,女性从事教育比男性更容易保持客观,因为女性是感情动物,而男性是社会动物,乐于公开炫耀和显示自己(和雄性动物喜欢炫耀自己的皮毛和力量一样,只是炫耀更倾向内在力量和能力),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顶级层面大师多是男性的原因,但也在教育方向留下很多迥然不同、石破天惊的过激看法和观点。因此大家可以听到很多大师对节拍器的看法,但没有一个从来不用节拍器、从来不数拍的人成为钢琴家的。
  
  

  在寺庙,大家没有注意过僧人为什么要敲木鱼??
  
  

  都已经六根清净的人了,搅活乐器干嘛??
  
  

  因为僧人每天要诵读大量的经文,并且是大量重复,所以念珠可以让自己内心知道遍数,而木鱼就是节拍器,通过节拍的自然稳定,保持诵读经文的均匀速度,这样不容易累,可以长时间坚持下来。如果没有木鱼,无尽头的念,累的时候容易慢,焦灼的时候容易快,是非常耗力的,估计念不到一个小时都要“圆寂”了。
  
  

  
  

  有些人没有把节拍器的用途和使用状态弄清楚,感觉是一个东西在管制自己,总是和它对抗;要么就是使用时间太短了,匀速的感觉还没有静下来掌握体会,就莽撞的说节拍器不好。比如弹《哈农》第一条,我让学生不要想象节拍器是另一个人在用拍子掐着弹琴者的脖子,而要感觉1345 6543中,1这一拍弹重,6这一拍弹重,那么就好像左端和右端都挂着两个响锣,左端的1起重拍把左边的锣 击响,右端的6 起重拍把右边的锣 击响,这样就是力量来回在两端的锣之间如同稳沉地摆动,感觉是自己在击锣,而不是节拍器发出声音,节拍器的这个声音是自己的一部分,我提醒学生的时候也不说“压拍”而是强化着说:“去击锣”。佛语“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对立感”,我们把事物首先就有了控制和被控制的对立感,自然就是抵触了,如果感觉是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把节拍的固死强弱体会成自身的强弱,这里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左右来回摆动的时候不可能是绝对均匀时值的,而是富有生命力的细微差别,这就是一种节奏感,也就是节拍活了。

   

  这涉及到钢琴的本质,钢琴的本质是右脑的训练,所谓右脑的练习就是“程序性运动”而不是“主观控制着运动”,说简单一些,就是脑袋不怎么想,自然而然的弹出来,而不是脑袋飞速运转的想“哎呀,下个音是那个键???”,所以要基于长时间的重复练习。只有长时间的重复,脑袋才会慢慢被催眠、放松,身体的肌肉也一并放松,如同我们发呆时走路的状态一样,进入“程序性运动”,如同被输入程序一样,不用费力思考也能均匀速度的继续行为,钢琴要说难,唯一难的就在这点——要放松的“程序运动”还要优美、有起伏流动。因此不重复、不分段、不分手,这些都是无法学好钢琴的。

  做到这点以后,才真的不是“用脑子”弹,而是“用心”弹了。佛家说:“不要用脑袋想事情,要用心想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左脑逻辑思维(用脑袋),与多信息量并存的右脑思维(用心)的一个告诫。我认为非常正确。

  如果不能从“左脑”模式转变到“右脑”模式,学琴钢琴的方向是有误区的。说到底就是要多重复、多打磨每一粒音符。

  所以,孩子们虽然不喜欢节拍器,但是我建议在手指练习的时候需要严格按节拍器来,每周如果练六天,至少有四天需要在节拍器的同步中弹奏练指法。感受“击锣”的过程。在练习新的乐曲的时候,之前让孩子大体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第一天),然后开始分手、合手,初期至少需要节拍器定位的,最少也要用节拍器各走10~20遍,如此保持二天(第二天和第三天),后几天练习乐曲可不强求,保持这样的体会和经历应该是使用节拍器的底线了。只要在练指法的时候节拍器使用,正确演奏的时间超过10分钟,这样坚持下来,相信节奏感是能建立起来的。

  只要意识到节拍器的使用就行。在练指法、哈农这些练习中是可以大胆使用。

   

  节拍器优点很多,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切割乐句的流向,所以在初期开始感受乐曲旋律的歌唱性和完整性时,可以不用,让孩子得以安静的感受乐曲的形象,中期等熟练后再校对几次(包括分手、合手),用个一二天,让孩子在这个速度和感觉中能稳定下来,然后后期可以停用,进一步熟练和背谱让孩子的乐感自然流露。

   

  这三步走,就如同驯马似的,让马先走,然后勒勒马嚼子矫正方向,在让马继续走。节拍器就是马嚼子,随时勒着马走不了,但是没有这个方向盘,马的方向会失控。

  在音乐学院从来没听说过谁没有用过节拍器。不论是哪个系的。也没有听说有“节拍感觉”。
  
  

  中国钢琴教育普及就是缺乏基本的节奏感和对调性的感受。
  
  

  我是一个对教学很保守的人,不说激进的话,今天就冒然地保守莽撞一回。
  
  

  再次再次的强调!
  
  

  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坚持到底的。
    

「节拍、节奏和节拍器的使用」相关文章

1. [钢琴教程] 节拍、节奏和节拍器的使用

2. [钢琴教程] 钢琴节拍器怎么使用?节拍器使用方法

3. [电吉他教程] 练习时一定要用节拍器:节拍器的重要性

4. [葫芦丝教程] 如何学习葫芦丝乐曲?教你节拍、节拍之间的区别

5. [五线谱] 音理知识基础:三节奏和节拍

6. [乐理知识] 节奏、节拍、拍子是不是一回事?

7. [乐理知识] 节奏、节拍、拍子、小节-基本乐理

8. [乐理知识] 节奏、节拍、拍子、小节-基本乐理

9. [乐理知识] 如何学习乐理?简谱术语教程之节奏、节拍、单拍子、复拍子、强弱拍讲解

10. [乐理知识] 第七讲 节奏、节拍、拍子、小节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4055.html

「节拍、节奏和节拍器的使用」相关内容

「节拍、节奏和节拍器的使用」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