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古琴教程 > [古琴教程] 苏州怡园与古琴

[古琴教程] 苏州怡园与古琴

时间:2015-06-02  2015-06-02  古琴教程  手机阅读

          纪念苏州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暨吴门古琴宗师吴兆基先生诞辰100周年

          【“古琴与园林”论文交流材料】

          古琴,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琴棋书画,琴为首,在中国古代乐器中也是琴的身份最高。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思想,认为弹琴能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净化社会风尚,起到“养正去邪”的目的。孔子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人,弹琴成为中国文人的必修课,古琴也逐步演变成文人琴,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琴文化。

          从先秦到明清,文人学琴,代代相承,形成传统。历史上众多文士都善于弹琴。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经把诗三百零五篇都用琴一一弹奏并演唱过。《列子汤问》载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之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绝唱。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不仅博文才高,又善于鼓琴,可谓满腹经纶,气度雍容,为世垂范。东汉另一位著名学者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弹琴,并写下《弹琴赋》,赋中把体现高情义志的和谐琴声称为“雅韵”。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称古琴为“雅琴”,而他以琴声去挑动卓文君的芳心,更是千古传诵的风流佳话。魏晋时期,弹琴已经在文人士大夫中广为普及,弹琴成为名士风流的具体体现。隋唐以后,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琴已经完全成为“雅”音的代表,称琴为“大雅之音”。

          琴,在文人士大夫手里,既不同于卖艺人取悦市井众生的谋生工具,也不同于风月场上声色享受的乐器,而是文人士大夫闲适生活的点缀物和高情逸志的象征品。文人士大夫的琴曲、琴音、琴韵、琴意、琴趣,其内蕴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品德节操、审美趣味,传达着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他们或是以琴传情,借琴明志,或是忧患人生的心灵渴求,或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通过琴声来表现自己情感、志向和意境,并在琴声中体验人生、感悟人生。

          古代造园家几乎无不列外要在园林中布置具有琴境的琴室、琴亭,透出丝丝琴韵。在苏州园林中,与古琴艺术有内在联系的,当以晚清怡园为胜。怡园不仅造园手法,博采众长,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集锦园”,又以琴、石、诗、画多有珍品,琴会雅集留韵古今,而久负盛名。

          怡园园主顾文彬工词章,善音律,对“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高雅超逸的境界神往已久,因爱琴好石,在自己造园时,精心构筑了与琴有关的景点:坡仙琴馆。这座建筑内部分隔成两间,东侧有匾“坡仙琴馆”,西侧匾额“石听琴室”。坡仙琴馆之匾额由吴云书额,并加跋曰:艮庵主人以哲嗣乐泉茂才工病,思有以陶养其性情,使之学习。乐泉顿悟,不数月指法精进。一日,客持古琴求售,试之声清越,审其款识,乃宋元祐四年东坡居士监制,一时吴中知音皆诧为奇遇。艮庵喜,名其斋曰“坡仙琴馆”,属予书之,并叙其缘起。同治八年退楼弟吴云这奇遇似有神助一般!今日读之亦有浪漫遐想。顾文彬曾在此馆收藏苏东坡的“玉涧流泉”古琴,并供奉苏东坡之像的往事,已成为后人不断传诵的佳话。而顾氏对苏氏的敬仰之情和自己的高洁风雅之举,更成为后学者的楷模。

          琴在怡园主人眼里是多情多意的。正如馆内旧有一对联所云:“素壁有琴藏太古,虚窗留月坐清宵。”白壁悬琴藏有太古之气,月光洒进窗帘陪伴通宵,多么古雅潇洒!

          另一对联更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步翠麓崎岖,乱石穿空,新松暗老
   抱素琴独向,倚窗学弄,旧曲重闻

          追寻历史,这幅对联实际是在写顾文彬之子顾承在此馆学琴之事。最后一句“旧曲重闻”,寓有“故人不见”之意,隐隐道出了父子、师生之情,让人思绪万千。
           琴馆西侧是石听琴室,室内顶是一大翻轩,南面长窗坐槛,西北窗外偶立二石峰,其二石躬腰曲背,一石直立似中年,一石伛偻若老人,俱作听琴状。室名因此而生,其用意颇深,有唐人刘长卿诗意:“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既然今人不爱“古调”,但让顽石听了。室内悬有翁方纲手书匾额,园主顾文彬跋文: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少文抚琴,众山响应,琴固灵物石亦非顽。儿子承于坡仙琴馆,操缦学弄,庭中石丈有如伛偻老人作俯首听琴状,殆不能言而能听者耶!潭溪学士(即翁方纲)此额情景宛合,先得我心者,急付手民榜我庐。光绪二年,岁次丙子季冬之月,怡园主人识跋文既点出了室内外的意境,趣味横生,又暗示了他的人生态度。

          室内另有对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在粉墙上写《归去来兮辞》,斜风细雨之中,琴室犹如徐徐前行的画舫;琴声透彻心灵,犹如从天廷最高处奏出的乐章,知音才能理解美妙的音乐。写出了高山流水得知音的意境。

          石听琴室构造特别,顶有船蓬式杉木天满,天满为木版顺纹铺饰,圆弧呈南北走向。如此构筑,从音响学原理来分析,弧面顺纹铺木之屋顶,对声音的快速传递及扩音共振有良好的效果。再看东西之壁,铺有与天满木板方向一致的全满式衫木夹板墙(西有冰纹饰花窗),解决了砖墙声音反射产生的回音干扰。此作法显然是继承了古人早就发现的木材顺纹传递声音的速度比其他材料快、以及木材能够产生二次共鸣这一经验,又独具匠心,无愧于妙品之誉。琴室南北各安有长窗五对,此窗特长,窗头直至屋檐,窗脚离地二尺。此作当是考虑春夏秋三季开窗面南操琴的需要而设。

          琴室之北,一条回廊逶迤而过,北墙无窗,严冬挡风御寒之功不言而喻。室外有山石荷莲小院,假如夏日在此,但闻南风习习,荷香阵阵,桐叶沙沙,琴音泠泠,沏茶品茗,倚石闭目,养神听琴,妙不可言。皆知园林里的花草都有寓意。琴室之南养有缸莲,六月当有幽香来;室北植有桐,梧叶亦能舞秋风。自古选琴,面板用桐,底板用梓。桐梓便成了琴的雅称。传说桐为凤凰所宿之树,而音律的产生据说就是从凤和凰的鸣叫声中启迪得来的。桐琴如此关联,琴室之旁植桐,确有丰富的含义。

          琴室无论是从音响角度的归韵,传声共鸣,还是屋室必需的通风、遮阳、防潮、采光,以及艺术欣赏的听琴、赏景,都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
          
           坡仙琴馆、石听琴室,与北面取意落涧奔泉的玉虹亭,构成以琴为中心的一组景区,室内主人操琴,室外二石倾听,琴声和着飞珠溅玉之音悠悠回荡,从而烘托出高山流水得知音的意境。此组景区,由诗、词、书、画、匾额、典故与景物融为一体,尽显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美、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

          怡园园主顾文彬为弘扬琴文化,于1919年仲秋,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众人研讨琴学,切磋琴艺,还分别演奏了《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石上流泉》、《雁过衡阳》等古曲。随后又对各地琴人所携的十张藏琴的琴名、琴式、断纹、题识等进行汇考,并一一加以记载。李子昭兴致勃勃作《怡园琴会图》长卷,与会琴家纷纷题咏,以志琴会之盛。叶璋伯为鸿雪留痕,特地镌石藏图。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琴家在怡园雅集,为大兴琴学,弘扬交流,琴家倡议成立“今虞琴社”。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怡园琴会渐渐消声哑音。

          直到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吴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伟、叶名佩,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再续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

          光阴如梭。今年是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又值吴门古琴宗师吴兆基诞辰100周年,金秋时节在怡园举行纪念活动,八方会聚,老少咸集,追忆往昔,共研琴学,共扶大雅元音,琴风流长,怡园琴会有传兮!
  

「苏州怡园与古琴」相关文章

1. [古琴教程] 苏州怡园与古琴

2. [古琴教程] 怡园与古琴(2)

3. [行业动态] 作家音乐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一起庆“六一”

4. [横笛名曲] 新哆啦A梦电影公映特别篇 幻想动物公园与约定横笛

5. [横笛名曲] 第435话 幻想动物公园与约定横笛

6. [古筝教程] 古琴制作选材、制作和髹漆节选阴阳学说与古琴

7. [古琴名曲] 古琴入门_古琴演奏视频 自学古琴视频教学,古琴指法视频,古琴名曲视频

8. [音乐杂谈] 半数学生分不清古琴与古筝 要靠传统艺术近一些

9. [音乐杂谈] 刘天华与古琴

10. [音乐杂谈] 新《三国》,古琴与古筝分不清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41669.html

「苏州怡园与古琴」相关内容

「苏州怡园与古琴」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