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手风琴教程 > [手风琴教程]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手风琴教程]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15-06-27  2015-06-27  手风琴教程  手机阅读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陈剑一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音教分会手风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此文发表于《中国音乐》2010年第3期255页)

  摘要: 文章回顾了手风琴这个独立学科,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从建国初期的应运而生,到改革开放时的蓬勃发展,再到多元化方向、多层次教育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对手风琴高校目前教育的一些现象提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手风琴 自由低音 多元化 多层次 脚踏实地 量力而行

  一、适应社会 应运而生

  手风琴问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真正进入中国有据可依的应是清末民初,作为一种高等音乐院校一个专业学科的建立,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音乐院校为了培养造就新中国建设中所急需的人才所纷纷创建的。“手风琴专业在这个时期出现在音乐院校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的需要应运而生的。”①

  首先,1953年,东北音专(沈阳音乐学院前身)在首任院长、著名作曲家李劫夫先生倡议下开设手风琴专业,并聘请张子敏先生为首任教师。

  张子敏,1926年生,自幼随俄罗斯教师希特罗娃学习钢琴,后随捷克教师布拉依兹和俄罗斯教师尤拉学习手风琴,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钢琴(师从刘育和先生)后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分在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工作。1953年受聘东北音专担任手风琴教师。因为东北地区受到俄罗斯和日本的影响,有相当多的手风琴爱好者,当年招收的第一个学生是在沈阳演奏方面“小有名气”的李敏先生(后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后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如:常治国(后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闪源昌(后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任士荣(后空政歌舞团著名演奏家),吴守智(后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孙德伦(后哈尔滨师大教授)等一批中国手风琴专业的优秀人物。东北音专手风琴专业的建立为培养正规手风琴专业人才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1958年,天津音乐学院成立,首任院长著名音乐学家缪天瑞先生在建校专业发展方向中提出“除从长计议培养钢琴、小提琴人材之外,根据全省(当时天津是省辖市,河北省省会)当前需要,着重培养声乐、二胡、笛子和手风琴人才,在钢琴专业设手风琴副科,逐步达到造就手风琴专门人才。”② 特任命郭汀石先生为手风琴教研室主任。

  郭汀石,1926年生,自幼学习音乐,曾师从白俄罗斯老师学习手风琴,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音乐系,主修钢琴(师从俄籍教授克里佐夫),副科小提琴(师从马思聪教授),195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留校任教,并担任钢琴专业学生副科手风琴教学,1958年中央音乐学院迁到北京,后留任天津音乐学院。现任中国音协手风琴协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域平就是当年首批学生(从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合并),还有李炽华(现香港演奏家),邱莲珊、尚延会(西藏军区歌舞团退休)等。

  在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下,沈阳、西安、武汉、四川、广州几个地方音乐学院先后建立,山东、山西、南京、广西、云南、贵州、内蒙、新疆、延边吉林等省市的艺术学院也纷纷建立,在这些院校中,几乎都先后开设了手风琴专业。众多师范学院也将手风琴定为必修课,大批的音乐专业学生开始学习手风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和国外的文化交流只限于前苏联和少数东欧国家,到后来老大哥又翻脸,中断了一切文化和经济支持。

  我们手风琴专业的这些开拓者,以他们认真刻苦的精神、对手风琴专业的热爱和期望及专业上严谨、执着的态度,白手起家,编写、改编了大量的教材。一方面从钢琴教材借鉴、移植,一方面搜集俄罗斯先进教材,再以民间音乐为题材加强创作,如:张子敏先生译编的《俄罗斯手风琴教程》,郭汀石先生改编《车尔尼练习曲》《五声音阶调式基本练习》《马刀舞曲》《哈巴涅拉舞曲》《霍拉舞曲》,民间音乐《旱天雷》《四季调》,郭茂荣《对花》,李敏《手风琴教材》······ 在这样坚苦条件下,中国高校手风琴专业教学开始走上正轨,一批批手风琴专业毕业生走向全国大江南北。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所有院校停课闹革命,许多文艺各界名人都遭到迫害,钢琴、小提琴等沾上封、资、修、大、洋、古边的专业,统统遭到批判。手风琴却因他的乐器特点,莫名其妙的热了起来。从国家级歌舞团到农村、工厂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舞台到田间、场院、车间、军营,只要有演出就有手风琴。在这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手风琴却得到空前的普及。另一方面,许多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由于工作需要也纷纷拉起了手风琴,使手风琴的教学、创作和演奏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到1972年,各音乐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因为社会需求,各院的手风琴学员练琴都十分刻苦,但是在极左思潮和政策的影响下,凡是国外的教材一律不许用,教学曲目只能从“样板戏”、“革命歌曲”中产生,教学过程非常坚苦。

  “十年动乱”对于手风琴来说影响是双方面的。从好的方面看,在这阶段手风琴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从坏的方面看,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一个专业,其专业性被弱化了,专业建设失去了科学性、系统性与方向性,而用实用性代替了一切。③

  二、喜逢盛世 蓬勃发展

  1976年打倒“四人帮”文革结束了,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由于文革中手风琴的极大普及,七七、七八届招生手风琴考生的报名人数和录取名额造成了极大的反差,各音乐、师范院校的比例大都超过“百里挑一”。这批学生年龄差距很大,有老三届高中生、插队知青、工人、农民、应届高中毕业生、文工团演奏员、艺校教师,还有当地的“知名演奏家”,·····。 随着教学秩序的逐渐恢复,手风琴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都沉浸在幸福的教学环境中。他们深入研究,刻苦练琴,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发现许多问题。过去学琴时常常引以“方便、实用、科学”为豪的传统手风琴越来越不方便了。“传统手风琴尽管是欧洲技术与人文的精美结合,但追求浪漫的设计师却偏偏留下了在当时无法解决的硬伤”。④固定而有限的传统和弦在演奏现代、民族音乐中越来越受到限制,对复调音乐中的演奏更是望尘莫及。回想起来,我国高校建立手风琴专业并不算太晚,但我们在“反帝反修”、“三面红旗”、“四清”、“文革”的同时,外国的同行们在专业教学、教材建设、乐器改革等方面也都在“大跃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我们才发现,我们与世界脱节了。

      在我们与世隔绝的那段日子里,外国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已从规范教学,演奏实践,创作理念以及学科意识,乐器换代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针对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在全世界各大音乐学院确立了地位。

      1980年4月一位刚获得国际大奖的旅德日本青年手风琴演奏家御喜美江小姐随其父(日本女子棒球队教练带队来中国比赛)来中国旅游。王域平先生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请天津手风琴厂出面,将她请到天津。笔者当时正在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我们在天津乐器厂会议室见到这位“高人”。御喜美江,1956年生,曾获两次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一等奖,她带着一台德国和莱公司生产的185BS手风琴,右手45键,左手是在传统贝司前加了三排“自由低音”C系统从E——e3。当时天津音乐学院的部分师生和北京来的手风琴专家在现场听她演奏的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斯卡拉蒂、拉莫、库普兰、亨德尔到依拜尔、高桥悠治的现代作品,如同天籁之声的再现。这是中国手风琴学者第一次面对面见到的世界级高手和当时最先进的手风琴。大家头脑清醒了,王域平先生“敏锐地认识到它是专业手风琴教学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呼吁开展自由低音和键钮式手风琴的教学”。⑤并力促天津手风琴厂开始试制这种手风琴。

      1982年4月,四川音乐学院倡议并组织在成都举办全国首届艺术院校手风琴教学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音乐、综合、艺术、师范院校五十多人参加会议。与会期间,各位代表宣读论文、交换资料、复制音响、观摩演出,对手风琴专业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培养目标以及手风琴演奏中的一些专业知识、技能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对艺术院校的手风琴专业教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4年,由哈师大孙德伦先生组织在哈尔滨师大举办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研讨会。与会期间,大家针对师范院校的特点对手风琴教学的方向、内容与方法做了详尽的讨论。会议决定组织统编《全国高师手风琴教材》,创刊学术刊物《手风琴园地》(李未明主编),并成立全国高师手风琴学会,孙德伦任首届会长。

      1983、1985年,天津音乐学院又两次正式邀请御喜美江来津讲学、开音乐会、上公开课,全国三四百同行参加活动。1985年天津乐器厂试制生产了几台185贝司自由低音琴,天津音乐学院的学生开始学习这种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御喜美江在公开课中从演奏方法、音乐处理讲到教材选择、国际现况。在音乐会上她以日本女性的细腻结合德国式的严谨,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曲目给全国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个时期起,中国的专业手风琴向自由低音手风琴起步,御喜美江对“中国的教学给予了极其重要的帮助”。王域平先生在2008年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活动中再次请到御喜美江来讲学时,音乐会欢迎词中仍激动地讲到“我们应记住,是御喜美江把世界的手风琴音乐带给了我们,是她让我们看到了手风琴音乐的世界,在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的历史上,必须记上重要的一笔”⑥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1984年美国手风琴家罗伯特·达文应邀来京讲学,1988年美国索玛斯教授到上海师大讲学。主要讲解了国际手风琴活动及手风琴乐队的训练,并重点训练了由各地教师组成的手风琴乐队。在1988年上海又召开高师学会的学术交流会,对统编的《全国高师手风琴教程》进行了审定与讨论。这是全国第一套高师手风琴统编教材,教材的出版对高师手风琴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起到很好的作用。

      九十年代是中国各方面腾飞的年代,手风琴的教学和演奏水平提高很多。国际、国内的交流与活动也越来越多,先后在乌鲁木齐、成都、长春、广州、天津、北京、上海、青岛等地举办手风琴艺术节,每个艺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特别是北京由文化部批准姜杰文化中心主办的“北京国际手风琴艺术节”至今已办过十一届,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及大师班也办过五届,还有“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这三项重大活动轮流举办,已形成固定的国际、国内的手风琴节日,其规模与品位可谓国际手风琴界的一流活动。世界著名的教授、演奏家,诸如斯卡里亚廖夫、谢苗诺夫、莫泽尔、利普斯、御喜美江、希什金、雅克穆奇、阿尔贝蒂、斐纽克等,法国流行手风琴代表德尚、杰罗姆、理查、克里尔、布兰查德等都先后来过中国开音乐会、办讲座、上大师课,并以能来中国参加活动为荣幸。其中,利普斯、莫泽尔、御喜美江、德尚等还被国内各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活动还邀请每届国际比赛最新获奖的年轻演奏家来国内举办音乐会,如阿依达尔、萨杰、欧索科因、皮里科夫卡等。

      1992年,我国文化部将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曹晓青派往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学习,师从莫泽尔教授,这是我国第一位公派学习手风琴的留学生。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手风琴专业学生开始赴俄罗斯、美国、乌克兰、德国、法国留学,一部分学校也派出访问学者,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开始在国际上有了一定地位。王域平先生、王树生先生、李未明先生、李聪、陈军等国内专家成为国际手风琴比赛的常任评委与客座评委。1998年,上海师大的李聪建立了环球手风琴网中国站和世界手风琴资讯网,提供了最新、最快的网络便捷通道,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轻松了解到国际手风琴新闻、手风琴理论研究、乐评、各地赛事、名家名曲介绍、信息公布等。

      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现在每年不出国门就可以亲眼看到国际一流的大师、最新的获奖者、以及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乐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国内的手风琴学者和国际上著名的音乐学院,著名的专家教授联系极为频繁,许多最新的最优秀的教材、作品乐谱、音响资料大量传入中国,使我们的有关手风琴的文献资料拥有量与世界手风琴前沿国家大大缩短了距离,使我们高校手风琴专业刚建立时的“无米之炊”的局面发展到了目前的“百花齐放”。

      在乐器改造方面,我国江苏“金杯”手风琴厂、上海“百乐”手风琴厂等先后成功试制自由低音键钮、键盘琴,并批量生产,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意大利、德国、法国等著名厂家也都在中国建立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点。经济情况好的学生一开始就可以用上了世界名牌琴。

      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聘请留俄硕士徐达维为首任教师开办手风琴专业。2004年,赴德留学十二年并留校任教的曹晓青,受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邀请回到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开办了手风琴专业。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的开办,标志着中国手风琴专业教育进入了新的高度。随后大批海外学子学成归来,充实、优化了高校教学队伍,组成了如由王域平先生引领的,由王树生教授、刘文林教授、留俄博士罗汉副教授、留俄硕士孟辉、留德博士宋娜组成的天津音乐学院团队,并成立了手风琴键盘系,继续了国内的领军地位。此外还有由吴守智先生引领的陈军教授、张小波教授、留俄硕士夏罡、国际比赛获奖者龙丽等组成四川音乐学院团队,由白陆平,刘永源引领,谭艺民、李晓其、常江、留俄硕士谢雁等组成的西安音乐学院团队等等。我国的手风琴选手在各种世界比赛中多次取得很好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次次升起在国外赛场。我国组织的手风琴活动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2007年1月24日经成员国代表讨论与表决通过,国际手风琴联盟(CIA)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CAA)为正式会员国,并同意2011年第64届CIA世界杯手风琴比赛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手风琴的成绩,令世界同行震惊。新西兰手风琴乐团团长琼斯先生访问北京时戏称“中国拉手风琴的人比整个新西兰人还多”,俄罗斯著名演奏家谢苗诺夫也称“今后国际比赛的主要对手是中国”,美国索玛斯教授说“中国手风琴的发展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不少中国选手的水平已经不输于国外的优秀选手了”······

      这样的表象也令一部分国内同行脑子发热,一些口号随之产生,“中国已是世界手风琴大国”“中国式世界手风琴强国”“要尽快建立中国手风琴学派”······真是这样吗?

  三、看清距离 深入研究

  自20多年来在我国手风琴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的确做了国外50多年的事情,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目前,全国许多院校的教学方向不够明确,师资的教学水平急需提高,手风琴教育的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全国的发展不够平衡。完善手风琴专业教育学科的自我构建,并指导专业教育实践的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手风琴专业教学学科建设必须解决的两大任务。

  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期间,举办了多场风格不同的音乐会。乌克兰功勋艺术家斐纽克的独奏音乐会、德国霍夫五重奏团的重奏、俄罗斯阿列克塞和尼克莱德二重奏、法国诺通的MIDI手风琴广场音乐会、索阿维德班多钮手风琴音乐会,也以不同的演奏方式、不同的乐器种类、不同的音乐风格,给听众留下了永久难忘的记忆。在“上海之春”手风琴国际论坛上,上海师大音乐学院李聪的演讲中提到“我们真的和世界接轨了吗?”,引发了大家对“手风琴音乐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这一主题的广泛讨论。众多学者对于这个课题开始深入的思考。到2008年5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音教委手风琴学术委员会在上海师大再次召开“手风琴多元化教学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带着自己的论文在会议期间宣读传阅,纷纷发表意见与建议。

  近年来,中国手风琴在两极分化,一方面在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学琴人数也在迅速滑坡。许多手风琴老师开始改教钢琴、电子琴或改行,一部分高校的手风琴教学一窝蜂为国际国内大赛准备,教学出现“应赛族”、“比赛专业户”。相应社会教学中出现“应考族”、“考级族”,单一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手风琴事业将会存在极大的后遗症和危害。当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带有片面性的意见,就目前手风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埋怨,互相指责,将生源减少的原因归罪于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发展,什么曲高和寡了、脱离国情了,认为手风琴应只是大众普及乐器。

  笔者认为手风琴发展方向纵向是多元化的,横向是多层次的。要根据各地各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需求、师资能力、学生条件来综合考虑。

  从横向上看,“教育层次的不同,所肩负的使命也不尽相同,音乐院校的手风琴专业担负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引领国内学科理论,教学,创作研究之潮流的重大责任,也担负着中国手风琴国际地位的提高的重要使命”。“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手风琴主修方向的学生人数较多,其中也包括不少素质全面的优秀手风琴手,他们将承担我国手风琴专业教育特别是业余教育的责任,他们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响手风琴业余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全国手风琴整体水平的提高”⑦。 手风琴作为一个独立的高校专业,首先是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校的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音乐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和慧眼识才、以及勇当伯乐、甘为人梯的师德精神。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有一部分老师不顾自身条件以“功利”当头,将学生做实验品,不管学生什么程度、基础怎样,不按正常教学规律,拔苗助长,学生进校马上以国际,国内大赛的规定曲目或正流行的高难度乐曲当教材,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铁杵磨成针”的方法,几年生啃硬咬几首乐曲。什么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小品都统统不练,只为了一两次比赛和毕业考试或音乐会,这样的学生也许毕业音乐会上能像模像样的应付下来,毕业后只要放两个月,就和没学过一样,高不成低不会。这样的方法磨没了“天才”的兴趣,拔断了“好苗子”的营养,埋没了学生的前程。

  另一部分老师,常年不思进取,只将手风琴当作谋生的手段。对国际国内高校目前的情况是什么一无所知,但人却在位子上。学生进校,以“武大郎开店”的规章,不管什么条件,什么程度,一律按30年前的教材,30年前的方法,30年前的“经验”,以“精练细学”为理由,在以前的几首小曲子里转,在教学上敷衍塞责。还告知当地或本校音乐同行,手风琴就是这个样子,败坏了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用井底之蛙的眼光看手风琴发展的前途。对于当前手风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要说三道四,硬是一种指点江山的样子。误人子弟,耽误专业的发展前途。
    

  四、脚踏实地 量力而行

  笔者认为,大家一定要牢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爱护,培养好每一个“苗子”。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它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的音乐艺术教育(特别是表演专业)都采用个别授课的原因。否则就是违反艺术教育规律的愚蠢做法。表演艺术,除了培养每个学生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创造能力。因为表演艺术本身是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种个体性较强的劳动。因此,个体差异极大。若用一套办法,按照一个标准去把学生培养成按一个模子扣出来一样的人,那肯定是最大的失败。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讲,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消费的要求也必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培养多种能适应社会不同文化需求的人才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也不能忽略艺术工作者也承担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艺术品位的义务。总之,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要尽心尽责、端正位置,量力而行的做好本职工作。

  (纵向)多元化发展是世界音乐的总趋势,其它专业早就赶在我们的前列,如声乐专业,在八九十年代就逐步分为美声、民族、流行,到后来又细分原生态等唱法与发展方向,从高等教学到普通大众都非常接受。其间涌现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如美声的名师沈湘、周晓燕、郭淑珍等,他们培养的学生张建一、迪里拜尔、廖昌永等早以誉满全球。民族声乐名师金铁霖创立了中国民族唱法的新学派,培养出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等著名歌唱家。流行唱法也出现了刘欢,谭晶,那英,韦唯等著名歌手。

      声乐专业多年的课堂研究与艺术实践为中国的声乐教学走出一条新路。他们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学生条件和喜好、学校的层次、教师的才能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上至国际比赛赛场、外国著名歌剧院、国家的大型演出,下至基层广大的舞台、讲台、广场,满足了各样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与活动。

      多元化的方向不代表谁的方向正确、谁的方向错误,是不同的作品要求所致,是不同发音方法、演奏形式和不同乐器所致,也是不同类型的听众需求所致。

      教育层次的不同也不是身份高低之分,而是所肩负的使命不同。如大学教授永远也替代不了好的幼儿老师,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院士未必是一个好的小学教师。在文化中不管是大传统还是小传统,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雅文化、俗文化都没有贵贱之分。如乐器之间不管是人们惯认为的典型西方高雅乐器钢琴、小提琴还是广泛流传民间的梆子、二胡等都是表现乐器的一个裁体、手段和演绎方式。

      教育层次的不同,责任也不尽相同,教育对象所需知面不同。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传承,不同的领域要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启发、协调发展,对教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相关文章

1. [手风琴教程]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2. [音乐杂谈] 古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 [行业动态] 中国音协高校联盟“卡西欧杯”全国高校弹唱展演圆满落幕

4. [行业动态] 中国音协高校联盟“卡西欧杯”全国高校弹唱展演日程安排

5. [手风琴教程] 浅析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教学改革

6. [二胡教程] 关于高校二胡教学的思考

7. [行业动态] 新戏与流派互助相长(当代舞台艺术观察与思考)

8. [音乐杂谈] 编钟古乐的艺术实践与思考

9. [二胡教程] 弓弦上的探索与思考 黄海怀二胡艺术研讨会综述

10. [小提琴教程]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55476.html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相关内容

「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