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小提琴教程 > [小提琴教程]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小提琴教程]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时间:2015-06-05  2015-06-05  小提琴教程  手机阅读
第一,关于自学小提琴问题。很多成年朋友都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小提琴可不可以自学?我在网上看到过几位自称完全自学小提琴并取得很好成效的朋友,但我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敢轻易评价。从我自己学琴的经历来说,我一开始就没想过完全自学,因而就在艺校拜了一位60多岁的老师。我只是随随便便地以提问题的方式上了4堂课,总共时间加一起不到一个小时。当我感到我已知道按着五线谱怎样拉琴,只是缺乏练习时,我才走上自学的路子。后来我和这位老师成了朋友,偶尔打电话请教一两个问题,也请他吃过几次饭,在席间他与我交流式地教过我一些东西。
  
  
   我一点也不后悔一开始拜了一位老师,而且也感到从这位老师那里学到了小提琴很多的东西,甚至是全部基本知识。如果没有这位老师,全靠我自学,不知会怎样,但肯定会在黑暗里摸索很长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像现在这样很自信走下去。
  
   我没学过教育学,但我偏激地认为,学习小提琴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客体是小提琴,老师和书本只是手段,目的是获取小提琴知识和技巧。因而学习的本质是自学,而不是被教育。自学这个本质还表现在这种知识和技能归根结底来源于你自己拉琴的实践和独自捉摸。任何人不能替代你。自学肯定是要看书(包括音像资料)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有疑问的是要不要有个老师指点。我还是提倡一开始要有个老师,有个老师会学得更正确,更快捷,更广泛。
  
   关键在于怎样向老师学习。我认为主要在于树立自己这个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学为主,先看教材,然后对不懂得和把握不准的地方向老师提问,毫不脸红地在老师面前拉琴,让老师指正。也就是我以前提到过的,让老师围着自己转,而不是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爬。这是成年人学琴的特点和优势,必须把握这一点,才能在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成年人有和老师沟通的能力,因而要争取和他们作平等的朋友。我和你老师差的只是我不会拉小提琴,而我懂的东西,你也未必内行。另外学小提琴再难,也不会比研究量子力学难。小提琴不过是和唱歌、跳舞、打球、游泳一样的游戏,我们成年人会玩儿就行了,根本就不想成为专家,也不认为会拉琴的人有什么了不得,除非他是林耀基或吕思清。 
  
   二,关于进度问题。我们一起练琴的约定和《三年练琴规划》,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指点。在一些论坛上,大家的评论也多种多样。对于那些不理解、冷嘲热讽的,我的态度是"不争论,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昨天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委婉地提出质疑,我一反长时间的沉默就回敬了几句。我想我说的话并不只是对他而言。
  
  
   他说"晕~我拉了10多年,还没碰帕格尼尼呢"。我回贴说:我也有点晕,拉了10年琴,像帕格尼尼随想曲13、20这样的曲子也不敢碰,可能吗?也许小提琴的教学有独特的规律,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成人爱好者。但我想假如一个大学英文系的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学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连莎士比亚全集的原版都不让看,自己连翻翻都不敢,这合适吗?请各位好心的朋友看清楚,我说的是"比较完整拿下中外最著名的这两首乐曲。能拉就赢了,不期求你拉好。"注意"比较完整"、"能拉就赢"、"不期求拉好"这几个词。我知道要真正能拉这些曲子,没有个8、9年功夫是达不到的;要拉好,可能大多数人(包括专业的学生)一辈子也不行。那么有人可能会说,笨笨磕磕地拉下来,又有什么用?我想成年人学琴肯定有时间、精力和身心方面的局限性,但成年人在三年时间内不会像孩子一样满足于可以拉出几个好听的曲子,我们还要知道这个领域里到底还有些什么东西,我们不期望去完全掌握,但我们想知道。因而选择去拉这两首曲子的目的就是"打破小提琴的神秘感,同时不失敬畏心"。
  
   在此,想进一步说明,三年后我们到底能把原版的《梁祝》、《流浪者》拉到什么水平。我想举个例子,在约定和大家一起练琴的朋友中,有位叫clarezoe的,是位大三的学生,它的博客是《与您相约》。一个月前她对小提琴根本不懂,然而她经受了繁忙的考试压力,超进度提前把《大海啊,故乡》这个曲子拉了下来。她的博客上有录音。虽然拉得还不熟练,但已经基本像个样子了,反正比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拉得好。我也非常欣赏她的做法,录下来大大方方地给大家听,给自己听。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敢于面对自己和大家,才能有自己的实际进步。这也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人生态度。我相信,如果她能坚持,那么三年后她肯定能把原版的《梁祝》、《流浪者》也拉到这个程度,并且能对自己将来的拉琴有个很好的方向和定位。那时候她再拉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乐曲将会是游刃有余,而这第一个录音,将成为她一生中永远美好的回忆。
  
   举clarezoe这个例子,还有个目的就是想说,我们的进度整体上已经是属于速成的了。如果在各阶段自己再加快进度,那可能就有些欲速则不达了。我观察clarezoe的速度就有些快了,她实际练琴时间加一起根本就不到一个月。另外,在练琴中还有这样的客观现象,那就是如果我们连续3天没练琴,往往需要重头再来。没有必要赶规划中的时间进度,那只是个参考。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把训练内容练好。大家也许看到了,今年上半年把换把练完,整个下半年全是复习。因为我认为上半年的内容完成,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已经属于会拉琴的了,而且程度也不低。很多人可能走到这里也就满足了,因而为了巩固这个程度的技能,我设计增加半年时间复习。攒足了劲,再往前走。 
  
   第三,关于倾听问题。音乐是用来听的,提高音乐修养就一个字"听",然而好多朋友更愿意去研究。比如在听一首乐曲前,先找到相关资料看看人家对乐曲的理解和分析,然后带着别人的耳朵去听,最后自己得出个结论是,"好像真是人家说的那么回事!"我不反对在听音乐的同时看些相关介绍,但我想还是自己先去听,听过之后再看别人怎么说,不能剥夺自己对音乐的新鲜独特的感受。你在吃一个苹果时,会让别人先咬一口,给你介绍一下营养和口味再吃吗?
  
  
   音乐给人的主要是一种感受,而不是说教。大凡有说教意味的作品,艺术性可能就差一些。可能一部作品对大多人能产生共识,但每个人因自身的遗产基因和后天经历的不同,对一部作品的感受也会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人,你有着你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受。套句老话说,有一百个听众,就有一百首《流浪者之歌》。
  
   对一部自己不熟悉的经典乐曲,我们一开始可能听不进去。就
  
  
   关于音乐的雅俗之分,我实在不愿意多想。因为我听不出古典音乐有多雅,流行音乐有多俗。我听了很多古典音乐,但我感到自己还是听流行音乐最多。关于流行音乐,我和网友星声说过这样一段话:"《诗经》其实就是当时孔子编的各地流行歌曲集,可惜我们只能看到歌词,不知怎么唱的了。现在只有个当代人演绎的《在水一方》还是不错的。《诗经》的语言是何等地影响了古汉语的发展,然而今天我们不也是听到少男少女们在用流行歌词谈情说爱吗?古典音乐又何曾不是《诗经》呢?因而,还真不能小看了流行歌曲,也许今天的流行歌曲,就是明天的《诗经》呢!"
  
   不过以巴赫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还是应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古典音乐其实在当时更多的是音乐的创新,它一点也不保守,相反流行音乐却在总体上墨守陈规的多。关键是古典音乐给人一种简洁干净的感受,能让我们返朴归真,崇尚生活的简单,使我们作人更真实。当然在所谓的流行音乐里也不乏这样的作品。
  
   第四,关于偶像问题。初学小提琴的成年人心目中要不要有个偶像?我想从激励自己进步的实用角度讲,有个偶像是不错的,虽然在人生观念上偶像是应该被摧毁的。那么选择谁作为我们的偶像?我看一般来说还是别选帕格尼尼、海菲丝那样的大人物,因为对于刚刚涉足小提琴领域的人来说,他们太伟大了,伟大到使你对小提琴望而却步。
  
   歌德在谈到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时说过大致这样的话:幸亏自己不是出生在英国,否则一定会被莎士比亚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自己也不会再去考虑写作。因而我想如果一定要有个偶像的话,莫不如找个名不见经传的、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作榜样,这个人也可能是自己身边一个普通的会拉小提琴人。我们有时听网上学琴的朋友拉琴录音,可能比听大师完美的录音还激动。我想只有能激动你的人,才是你最好的榜样,因为它能调动你练琴的内驱力,使你有一个很现实的超越的方向。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相关文章

1. [小提琴教程]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2. [小提琴教程] 小提琴的初学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 [音乐杂谈] 幼儿学练乐器的几个问题

4. [音乐杂谈] 训练音乐考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 [音乐杂谈]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 [钢琴教程] 初学钢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7. [二胡教程] 谈二胡训练中的几个问题

8. [小号教程] 吹奏小号高音中的几个问题

9. [小号教程] 吹奏小号高音中的几个问题

10. [扬琴教程] 扬琴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48604.html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相关内容

「关于自学小提琴的几个问题与思考」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