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杂谈] 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很受人民大众所喜爱。这两个人物,一直活跃在人民大众心里,有着持久的艺术生命。
      这个故事,原出在江南,却一直流传到北方、四川、广东,差不多全国各地都知道这个传说。从我十来岁的时候起,就从家乡(河北威县)的地方戏、傀儡戏里认识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人物。不过,那些小戏里把祝英台改成了"祝九红",这大概是由于祝英台排行属九的原故吧?四川花鼓戏里:"朝思暮想祝九郎,雪上又加霜。"可见传说为"祝九红"也是有道理的。正如山西戏里,把梁山伯写成梁山 一样,好在这和故事内容并没有多大关系。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会稽有个梁山伯,上虞有个祝英台,两个人同在杭州读书。祝英台聪明伶俐,是一个很姣俊的女孩子;梁山伯又憨又直,不懂得爱情。两个人相处三年,耳鬓厮磨地自然有了深厚的感情,就结为异姓兄弟。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梁山伯不知道她是个女孩子。祝英台在读书、散学回家的路上,时时表露一些心情,梁山伯一点也不察觉。直到两人分别回家后,梁山伯去拜望她,知道了她是个女孩子,才要求父母说媒娶她。可是祝英台已在父母逼迫下许配给马俊了。祝并不爱马俊,一心钟爱梁山伯;梁山伯发现祝是女孩子以后,也得了爱情病,竟一病不治地死了。按照他的遗言,埋尸在清道山下,后祝过墓前,有的说出嫁时花轿从墓前走过,祝下来哭祭梁山伯,坟墓上裂开了一个口子,祝跳进去,坟又合上了。
      我常想:为什么这么个故事这样被民众所喜爱呢?
      第一,不管梁、祝都生在有钱的人家,但他们的婚姻是不自由的,是在"父母之命"下牺牲了爱情,也牺牲了性命,是封建婚姻的一幕大悲剧,自然容易引起民众的同情,被他们广泛地流传着。
      第二,一个聪明,一个憨直;一个有心,一个不解;一个有情,一个不知道接受。两个不同的性格活活地突出地表现出来了,使民众有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三,故事性很强,起始、经过、结尾,带有传奇性,又带有现实性,其中大部分故事是民众在爱情上可能发生的情节,这样的故事是他们所熟悉的,也就是被他们所喜爱的。
      第四,从艺术标准上来看,无论写人物、写故事都相当成功。又用民间流行的地方戏、花鼓戏、歌曲、鼓词等形式表演、说唱给群众听,群众自然会热烈地欢迎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除去口传的流行在民间外,印成本子的已有许多种,而且用各种形式演唱着。有《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梁山伯祝英台鼓词》、《梁山伯祝英台新歌》、《梁山伯祝英台节义全歌》、《梁山 探朋》、《梁山伯祝英台回文送友》、花鼓词《英台歌》等本子。这些本子有铅印的、石印的、木刻的。可惜一时不能都收集到手,作一番比较的研究。过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搜集了不少材料,都是很可珍贵的。钱南扬先生写过一篇《祝英台故事的歌曲》,介绍了山西戏、宁波戏、四川花鼓等形式。(编者按:钱先生后来又编写了一部《祝英台故事专号》,由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出版。)
  这些形式,在描写祝、梁恋爱情节上是相当动人的。
      "走一凹来又一凹,凹凹里头有庄稼。高里是菽黍,低里是棉花,不低不高是芝麻。芝麻地,伐打瓜,梁哥哟!我有心与你摘个吃,吃着甜头连根拔。"
      这是山西戏里祝英台的唱词,轮到梁山伯唱时,他只把唱词重复一遍,把"梁哥哟"三个字换成了"贤弟哟"。就显得祝英台那样聪明,梁山伯是那样愚诚了。
      "走一坟来又一坟,坟坟里头有死人,人人都说死人死,梁哥哟!你比死人死十分!"无怪祝英台说出这样的唱词,她简直无可奈何地对梁山伯给与咒骂了。而梁山伯还是那样重复地唱一遍,只把"梁哥哟"三个字换成"贤弟哟"。这使两个人的性格,很突出地表现出来。再往下唱的时候,就更有趣了:
      "走一河来又一河,河河里头有水鹅,公鹅只在前头走,母鹅随后紧跟着,夜晚宿在草窝内,公鹅母鹅抱恋着。"(旦唱)
      "走一河来又一河,河河里头有水鹅,公鹅只在前头走,母鹅随后紧跟着,夜晚宿在草窝内,公鹅母鹅各顾各。"(丑唱)
  两个人的心情、性格,通过这些通俗、生动的唱词都活画出来了。
      广东戏、宁波戏都把梁山伯写了小生,不以丑角出现。这样,对于梁山伯的性格就有些变更,不再是一个痴呆的人,成为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了。
      "梁哥送我一里岗,二目抬头看天上,天上牛郎并织女,所隔天河不成双。"(旦唱)
      "说什么送兄弟一里岗,二目抬头看天上。天上牛郎并织女,所隔天河不成双,今日说话上了当,二回说话要想想。"(生唱)
      四川花鼓里的内容是:(一)山伯访友,(二)得病求方,(三)四九下书,(四)英台祭坟。全篇共用四百六十句唱词,人物、故事都写得非常生动。我没看过四川花鼓,我想唱出来一定会很受群众欢迎的。
      故事的开头,就写梁山伯访问祝英台,仿佛《木兰辞》中,战地的伙伴看见改回女妆的花木兰一样,写英台梳妆,眼前活现,把英台的身份也活画出来了:
      "英台把楼上,急忙巧梳妆。象牙梳子当中放,明镜挂两旁。头上散青丝,梳起多标致。美女长发三尺长,黑如乌金纸。
      双手挽盘龙,牡丹对芙蓉。斜插石榴一点红,打扮不相同。
      穿件大红袄,绣花二面吊。腰中一根黄丝绸,头带珍珠宝。
      穿件翠蓝衫,绣花石朱 红缎,织绒排扣吊两旁,梅花团转戴。
      腰系水罗裙,裹脚如白云。…… "
      以下,写祝英台如何接待梁山伯,回叙两人在一起时,以及散学离别回家时送别的情景。在送别的情景中,写出了两人爱恋的心情:
      "真情我道讲,梁兄识不破。口叫梁兄要识破,识破有来音。
      送我到家庭,我就说真情。好比两个去回门,姻缘还未会。
      送我到墙头,墙头一石榴,口叫哥哥莫下手,姻缘不成就。
      送我一里桥,把住栏杆摇,口叫哥哥莫摇桥,我家走一遭。
      送我到江河,鱼儿穿棱过,入学举子我两个,
      全然识不破。……"
      接着写两人离别了,父母强迫订婚,山伯回去得病,四九送信,病中绝望,梁山伯死了。写马家娶她,她却决心为山伯一死,以保全两人的真实爱情:
      "人马轿夫广,来接祝九娘。蓝伞古乐闹沉沉,祝公喜盈盈。四人来抬起,抬起一架丧。英台叫声二爹娘,一去不返乡。……地皮一声响,黑风高万丈,一见泽缝数尺长,英台入墓房。"
      故事到此,本该结束了,后边却又添了一段把马俊也气死了,"死在阴间把状告",在阎罗面前,三个人打了一场官司,最后做了这样的判决?quot;阎罗骂一声:三人你且听,姻缘本身是前生定,不差半毫分。"这是一个多余的、迷信的尾巴,使这故事套上了一层封建的色彩。中间叙述时,也有不少迷信的词句,一并应该删掉,把全个故事有艺术生命的部分都保存下来,改写成剧本、唱词,都一定能受到群众的欢迎。虽然,在旧社会里,穷苦人婚姻的痛苦更大,但这个故事既然成为一个传说中的典型,为了保存并批判地接受民间艺术的精华,也该更好的收集这类资料,研究、整理,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丰富它的形象,使它的艺术生命更长远地流传下去
  

「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2. [音乐杂谈] 梁山伯与祝英台(戏曲剧目简介)

3. [音乐杂谈] 五十年后的新闻:《梁山伯与祝英台》揭秘

4. [钢琴谱] 克莱德曼 梁祝 - 梁山伯与祝英台 钢琴名人名曲谱

5. [钢琴谱] 何占豪 梁山伯与祝英台 钢琴谱

6. [钢琴谱] 梁山伯与祝英台(名曲改编的钢琴小曲)

7. [钢琴谱] 陈钢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钢琴谱

8. [钢琴谱] 克莱德曼 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谱

9. [钢琴谱] 中国名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谱

10. [钢琴谱] 中国名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版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0859.html

「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内容

「民间艺术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