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音乐创作,疏远了什么

[音乐杂谈] 音乐创作,疏远了什么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在《19世纪音乐史》一书关于舒伯特的章节中谈到,戏剧和具有戏剧性的器乐作品把“时代的巨大社会矛盾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在抒情诗人身上必须具有对此类巨大冲突的共鸣……”他的话有两个意思,其一,伟大的作品穿透当时代人的社会生活,直抵时代的矛盾冲突;其二,伟大的音乐与那个时代的文学紧密联系,19世纪的古典音乐与当时的文学就具有这样一种一致性。此论激发我说出一直以来的想法: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无论古典还是通俗,都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脱节。

  考察19世纪伟大作曲家的作品,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的许多艺术歌曲都谱自歌德、海涅、艾尔兴多夫等诗人的诗,交响乐、声乐、舞台作品中有关《浮士德》的也非常之多,拜伦笔下的众多主人公更是成为很多浪漫主义音乐的主题。抛开这些显见的情况,音乐和文学在深层的联系更为广泛。贝多芬交响乐的戏剧性核心“命运”,也是当时文学的内容。“命运”主题贯穿19世纪那些最重要的交响乐创作,它的嬗变勾勒出交响乐的思想脉络。

  以19世纪音乐主流为参照,当下中国音乐创作的问题似乎凸显出来。流行歌曲的歌词往往是风格化的定制,纯粹的词藻堆砌,缺乏意义和体验的明确指向,与当代诗语言的追<

    我也曾关注过一些业余作曲爱好者或作曲系学生的古典音乐创作,其中不乏有才华者,然而一个共性是歌词不够好,不是通俗化的古诗词,就是带有动漫倾向,未脱离靠过度形容支撑的作文风。去年年底,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评选出的6部交响乐作品,多数取自中国古典意境或民族、民俗趣味。这不是属于年轻作曲家的现象,如今大量器乐作品的创作要么迷恋古典、民族趣味,要么寻求先锋艺术理念,少有对当代生活的理解与体验,更缺少一种时代性的内在冲突。

  拿19世纪音乐做参照是否有意义,特别是当下,已经历了20世纪下半叶各种艺术纯粹化的潮流,一些音乐已是纯粹声音的实验。然而事实上,并非大量中国当下的古典音乐已摒弃了文学性,它们甚至仍具有传统意义上文学的情节性。只是音乐中的文学性,比当代文学更严重地缺乏现代性。

  这可能不能完全归咎于作曲家。其一,文学也有自己的问题。如今有哪部作品,可与《浮士德》、《唐璜》的流行程度及经典地位相比?当下的文学创作是丰富了,但却缺乏有说服力的挑选机制,严肃文学趋于小众。作为普通读者的作曲家不关心当代文学,似乎也无可苛责。其二涉及艺术教育问题。很多的艺术专业教育重视技术训练,轻视教授艺术史、思想史,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是进行风格化操练,形式与主题的联系没有被及早建立,直到毕业创作时才逼着学生寻找主题,那么他们如何能迅速觉知并转向表达自身经验呢?其三,音乐与当代文学的疏远,归根结底还在于对艺术创作某些常识性问题的辨析。艺术是一种个人的表达,不光在于表达方式,也包括要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表达。听民国作曲家黄自、江文也的音乐作品,自我、当下与中国传统是自然交融的。然而如今一些令人尊敬的作曲家,在个人创作中仍未摆脱赞歌式旋律,而另一些作曲家依托符号化的文化图景,也没能回到自发和真诚的起点。

  对于音乐,我们希望借助当代文学所连结的,实质是一种当代思想,思想通过形式和思想本身叠加着给人以共鸣的东西。在当代诸艺术中,狭义的文学性(情节性)退出中心位置,并不意味着一种广义的文学性已经消融,这种文学性以更开放的方式构建艺术文本,但其核心仍是艺术家对时代中自我与他人的执着关心,而正是这仍然变化着存在的,才是艺术可以抓住我们的关键。

「音乐创作,疏远了什么」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音乐创作,疏远了什么

2. [音乐杂谈] 艺术创作,请“站直喽别趴下”

3. [音乐杂谈] 音乐考级到底为了什么?

4. [行业动态] 《韩玉娘》为澳门带去了什么

5. [钢琴教程] 女儿从钢琴中学到了什么?

6. [音乐杂谈] 音乐创作的个人经验与教训有哪些?写什么?为何要写?

7. [连厢棍名曲] 保定老郝打花棍(龙飞凤舞),慢动作,2016.11.11

8. [曲胡名曲] 十堰丁丁演艺曲胡独奏:大起板。演奏摄影,丁平。视频制作,梅花。20161212_192248

9. [行业动态] 邢台市音乐文学学会白草坪音乐创作基地揭牌

10. [音乐杂谈] 李斯特音乐有何特点?详述李斯特的宗教音乐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1036.html

「音乐创作,疏远了什么」相关内容

「音乐创作,疏远了什么」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