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音乐风格概述

[音乐杂谈] 音乐风格概述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1. 中世纪音乐的旋律是怎样的?

  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中世纪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圣咏节奏是自由的,以歌词(大多是圣经经文)的韵律、句子长短为基础。

  3. 中世纪的音乐采用什么调式?

  通常以8个教会调式为基础。较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

  4. 中世纪的音乐织体是怎样的?

  主要是单声织体。从公元九世纪开始有了2、3或者4个声部的复调织体。

  5. 中世纪的音乐使用什么音色?

  主要是声乐,单声织体的音乐由较小的合唱组演唱,复调织体的音乐通常有独唱者小组演唱。在中世纪后期器乐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6. 中世纪的主要音乐体裁有哪些?

  圣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的弥撒曲。宗教的和世俗的经文歌。宗教仪式剧。世俗歌曲(包括牧歌、猎歌、回旋歌等)。器乐舞曲。

  
  早期格里高利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或称作格里高利素歌)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圣歌集,从而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但实际上统一罗马教会仪式和圣咏的主要工作是在一百多年以后进行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在789年发布法令,催促废除高卢礼仪,全盘接受罗马圣咏。此后数十年中法兰克的大主教们对罗马的圣礼书进行修订和补充,编写出新的弥撒和日课唱本,形成以罗马传统为基础同时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这就是所谓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内容。这种圣咏扩散到其他地区,最后又反馈到发源地罗马。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织体,其旋律以级进为主,不用变化音、装饰音。节奏自由,随经文句子的长短抑扬而定。在情绪上力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即不用乐器伴奏)。采用教会调式。

  2.什么是弥撒(Missa)?

  弥撒是基督教的主要崇拜仪式,由成套的圣咏组成。弥撒分为专用(或译作特定)弥撒(Prope)和常规弥撒(Ordinary)。前者是弥撒中的可动部分,取舍视该次弥撒的内容而定。后者为不变部分,每次弥撒都要用。

  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为: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羔羊经(Agnus Dei)。

  3.什么是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虽然在名称上与古希腊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多利亚),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

  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 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Eolian)调式,以do为结束音的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教会调式,也称作中古调式。

  象古希腊一样,中世纪对调式的伦理特性也有着不同评价,因此它的用法有独特的讲究。

  
  宗教音乐的发展

  1. 什么是奥尔加农(organmu)?产生于何时?

  奥尔加农是产生于9世纪并沿用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

  可分为以下几种:

  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的下方或上方添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构成两个声部的圣咏。其中圣咏曲调称作"定旋律"(tenor),也译作"固定调"。

  斜向奥尔加农:一个声部保持不变,另一个声部向上或向下进行。 反向奥尔加农:附加声部与定旋律声部以反方向进行。

  自由奥尔加农:以上几种形式的混合运用。

  华丽奥尔加农:也译作花唱式奥尔加农。将位于下面声部的定旋律音符拖长,上方对以多个音,构成一音对多音的形式。

  2.什么是经文歌(motet)?

  盛行于1220前后-1750年间的一种复调音乐形式,通常为三声部,最低声部是定旋律声部,一般采自圣咏,用缓慢的长音符唱拉丁文的教义,其上方的两个声部采用与圣咏无关的世俗歌词,起初是拉丁文的,后来大多采用地方语言。通常定旋律节奏较慢,最上方声部(第三声部)较快,中间的第二声部介于两者之间。早期经文歌各声部的旋律包括上方声部全都是现成品,即用已有的旋律构成。起初定旋律声部惯用圣咏,后来也采用世俗曲调。曲名由三个声部歌词的头一个词(由上而下)构成。

  3.什么是哥特式风格和巴黎圣母院乐派?代表人物是谁?

  哥特式风格是指12世纪中叶的西方教会艺术风格。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家们创作的复调音乐是音乐上哥特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写法是越发复杂华丽的花唱式奥尔加农。两位杰出的作曲家是莱奥南(Leonin,约1159-1201)和佩罗坦(Perotin,约1170-1236)。

  4.什么是纽姆记谱法(neumatic notation)?

  中世纪的记谱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用希腊字母变化而来的符号,后来有了纽姆记谱法(neumatic notation),即在歌词上方标出一些与语言重音、抑扬相对应的符号。11世纪初出现了用一根线贯穿纽姆符号的线谱,接着出现了两根、三根,11世纪下半叶形成了四线谱。

  5.什么是唱名法(solmization)?

  把六声音阶中的每一个音与一个特定的音节联系起来唱,这就是唱名法。这是由法国教会音乐家圭多(Guido d'Arezzo,约997-1050)创立的。这六个音节(ut,re ,mi ,fa, sol,la)选自赞美诗《ut queant laxis》中相继各行诗句中的第一个音节。四线谱的确立也是他的功劳。

  
  世俗音乐的发展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可分成三类:

  1.与宗教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歌曲:

  孔杜克图斯,12、13世纪的一种拉丁文格律歌曲,从单声部到三个声部都有,既有宗教内容的也有世俗内容的。

  戈利亚德歌曲。这是云游四方、不守规矩的神学院学生(人称戈利亚德goliard)创作的歌曲,主题是爱情、酒、对宗教和时事政治的嘲讽。

  2.属于贵族圈子的骑士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Troubadour)用方言写歌词,内容以爱情为主,如常见的田园恋歌(pastourelle)。13世纪有3中带叠歌的体裁:叙事歌(ballade)、回旋歌(rondeau)和维勒莱(virelai)。它们大多是单声部的,有少量是复调织体。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出现于12世纪中叶,很可能是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歌曲体裁主要是巴歌体(bar)。后来发展为名歌手(meistersinger),这是有组织的文学与音乐行会的成员。

  西班牙有坎蒂加歌曲(cantiga),意大利有劳达歌曲(laude),都是单声部的。

  3.民间职业音乐家的音乐:

  在中世纪以演奏和歌唱谋生的职业音乐家被称作戎格勒(jongleur)或游吟艺人(menestrels)。他们擅长演唱英雄业绩尚松(chanson de geste),这是一种类似于希腊史诗的叙事曲。演唱时用维奥尔和小型竖琴伴奏。

  
  中世纪的器乐和乐器

  中世纪早期教会对器乐是排斥的,随着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器乐体裁,乐器种类也增多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拨弦乐器: 从罗马流传下来的里拉琴、索尔特里琴(psaltery)、琉特琴(lute)。

  弓弦乐器: 提琴(vielle或fiedel)和轮擦提琴(organistrum)。

  吹管乐器: 竖笛(recorder)、横笛、双簧管类的肖姆管(shawm)、风笛、小号、圆号。 键盘乐器:大型管风琴、便携式管风琴、固定式(桌式)管风琴。

  打击乐器: 鼓、钵、响板等。

  
  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在意识形态的变革和音乐观念的发展上,欧洲14世纪的音乐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时期。

  1. 什么是"新艺术"?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新艺术(ars nova)一词是由法国人维特里(Vitry,1291-1361)在其《新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新"是与12世纪末-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乐派为代表的"古艺术" (ars antiqua )风格相对照而言。其音乐追求情感的表现,因此变得比过去生动多了。主要代表人物是纪尧姆.德.马肖(G.Machaut,1300-1377),作曲家、诗人。

  2. 法国新艺术的主要世俗音乐体裁是什么?

  法国尚松(chanson),这是为法语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多半是回旋诗模式,带有叠歌。

  3.14世纪的意大利世俗音乐体裁有哪些?

  牧歌(madrigal):以抒情诗、田园诗、恋歌或讽刺诗为歌词,一般为两声部复调织体合唱。(注:16世纪牧歌虽体裁名称相同,但实质很不同,其歌词是自由体,织体为五声部模仿式复调。)

  狩猎歌(caccia):采用二声部卡农式演唱方式(caccia),音乐风格活泼幽默。

  巴拉塔(ballata):与舞蹈有关的歌曲,较抒情,每节都有叠歌。大多为二声部或三声部。

  4.意大利14世纪的重要作曲家是谁?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Landini,约1335-1397),盲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世俗歌曲。

  5.14-15世纪上半叶对欧洲大陆产生重要影响的英国作曲家:

  邓斯泰布尔(Dunstable,约1390-1453)。他的经文歌不用传统的定旋律,而是按照歌词意境自由创作。通常为三声部主调和声织体,有大量三和弦结构。

  6.关于布艮第乐派。

  15世纪上半叶活跃在布艮第(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卢森堡等地)宫廷的音乐家群体。该乐派音乐风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的影响,音响上趋于优美细腻,悦耳和谐,尤以三度音程为主要的旋律音程。布艮第乐派也被称作第一尼德兰乐派。

  7.14世纪欧洲出现了哪种新乐器?

  楔槌键琴(clavichord)和羽管键琴(harpsichord;[英]clavicybal),今称古钢琴,虽然在14世纪已经出现,但真正盛行是在15世纪。
   
  

「音乐风格概述」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音乐风格概述

2. [架子鼓教程] 音乐风格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几大类风格

3. [乐理知识] 35种摇滚音乐风格全接触

4. [钢琴教程] 钢琴内在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对钢琴音乐风格的影响

5. [吉他教程] 吉他水平高低是对各种音乐风格的驾御能力

6. [吉他教程] 音乐风格与和弦节奏的联系

7. [古筝教程] 潮州音乐风格与活五调

8. [小提琴谱] 电影音乐风格-生日快乐 变奏版 弦乐四重奏谱Score Variation-im Stil von Filmmusik Happy Birthday

9. [电吉他教程] 音乐风格的驾御能力经验谈

10. [笛子教程] 概述不同区域不同笛子的演奏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1490.html

「音乐风格概述」相关内容

「音乐风格概述」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