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三)

[音乐杂谈]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三)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音乐表演艺术:

     (1)演奏家

      在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方面,国乐大师刘天华所作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与手法融化到二胡演奏中,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他本来也是杰出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在刘天华之后,刘北茂、蒋风之、陆修棠、张锐、项祖英、张韶等人在三四十年代均是享有盛誉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在其《二泉映月》中的演奏艺术,情真意切,悲凉深沉,神韵飞动,感人至深,这种民间性创造,与刘天华开创的专业演奏艺术相比,别是一番情趣。另一位盲人演奏家孙文明,其演奏技术高超奇绝、出神入化,对二胡演奏艺术多有奇特独创,奏来令人叹为观止。在琵琶演奏艺术方面,除刘天华、阿炳这两位大师之外,程午加、卫仲乐、孙裕德等在三四十年代也是卓有建树的大琵琶家。建国以后,二胡、琵琶演奏艺术得到迅猛发展。除了老一辈演奏家仍然活跃于乐坛之外,一批新人如刘明沅(板胡、中胡)、刘德海(琵琶)、王惠然(琵琶、柳琴)、王国潼(二胡)、蒋巽凤(二胡)、王范地(琵琶)、张长城(板胡)、闵惠芬(二胡)、萧白墉(二胡)、汤良兴(琵琶)等人在乐坛上或强势崛起,或崭露头角,构成了我国二胡、琵琶演奏天空中的璀灿群星。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九十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例如刘德海和闵惠芬,其演奏艺术已达炉火绝青境界,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师。

      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艺术也在长期积累中得到发展。例如曹东扶之于古筝、冯子存之于梆笛、赵春亭之于唢呐,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后来的王铁锤(笛)、胡天泉(笙)、项祖华、李乙(三弦)、张晓峰(扬琴)、任同祥(唢呐),六七十年代在舞台上十分活跃的俞逊发(笛)、王昌元(筝)、郝玉歧(唢呐)、龚一和吴文龙(古琴)以及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后起之秀──二胡界的姜建华、陈军、宋飞,琵琶界的吴蛮、杨惟、杨靖,古筝界的尹群、尹远,唢呐界的刘英等人,均是在各个专业领域才华出众、演奏水准达于顶尖的人物。其中,二胡家闵惠芬、笛子家俞逊发、琵琶家刘德海、古筝家王昌元、古琴家龚一、吴文光、李祥庭等人,不但在全世界华人地区享有盛誉,而且在欧美公众中也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

      西洋乐器传入中国的历史虽可上溯到明代,但我国自己的西洋乐器演奏家的出现,却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丁善德、李翠贞、易开基、范继森、吴乐懿、李嘉禄、朱工一等人是我国第一代钢琴家,马思聪、谭抒真、陈又新、司徒华诚等人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家,夏之秋、朱起东是我国第一代小号演奏家。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十七年中,第一代演奏家除马思聪、吴乐懿、朱工一、司徒华诚等依然活跃在舞台之外,大部分转入教学岗位,为培养新一代演奏家而辛勤耕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年轻演奏家开始登上乐坛并相继成名。在这个时期较著名的演奏家,钢琴专业有周广仁、傅聪、李瑞星、顾圣婴、郭志鸿、李名强、李其芳、洪腾、刘诗昆、殷承宗、李淇、石叔诚等,小提琴专业有杨秉荪、郑石生、俞丽拿、盛中国等,长笛专业有李学全、谭密子等,圆号专业有韩铣光等,双簧管专业有章棣和等,单簧管专业有陶纯孝等,其中不少人曾在一些重大国际演奏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演奏家,这表明我国演奏艺术在五六十年代已在国际乐坛上占有光荣的地位。

      “文革”结束后,大批优秀青少年演奏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新时期音乐文化建设一道最为令人注目的景观。这些从四五岁起就被其父母逼在琴上作超强度、正规化的刻苦训练的儿童,在中国数以千万计,其中只有极少数天才儿童才有机会进入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接受更系统、更专业化的严格教育,因此当他们以八、九、十来岁、十二、三、四岁的年纪,居然能纯熟流畅地演奏高难度的经典曲目时,连欧美演奏家都感到吃惊。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音乐演奏比赛中夺得优胜,成为国际级的演奏家而活跃在国际乐坛上。按其成名(或获奖)先后次序,我们可以排出一个长长的名单:青年钢琴演奏家有李坚、秦莹明、江天、杜宁武、许斐平、廖冲、孔祥东、居觐,青年小提琴家有胡坤、徐惟聆、薛伟、王晓东、王峥嵘、张乐、柴亮、郭昶、黄滨、董昆、郑青、吕思清、钱舟等。这些演奏家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完备的音乐修养,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超群,演奏技术精湛,艺术感觉敏锐,在自身专业领域内接触了大量经典曲目,又对当今世界演奏艺术风格发展变化的脉博有较真切的把握,因此把我国钢琴小提琴演奏艺术推向了高峰。

     (2)歌唱家

      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和我国第一代歌唱家的成长,一是得益于国立音专及其他音乐、艺术院校延聘的一批外籍声乐教师如苏石林、梅百器、克雷罗娃、马巽等人按西方美声唱法训练和培养出来的一批中国歌唱家如蔡绍序、林俊卿、李志曙等,二是一批有声乐天赋的青年如应尚能、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葛朝祉等人留学欧美主攻美声唱法。这两类人均成了我国第一代歌唱家。其中,周小燕、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在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歌坛被并称为女高音“四大名旦”。也是在这个时期,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周碧珍、高芝兰和男高音歌唱家沈湘、魏启贤、朱崇懋等人也开始登上乐坛。在解放区延安,由于秧歌剧运动的兴起和歌剧《白毛女》的出现,涌现出一批能歌善演的民族唱法歌唱家,如李波、王大化、王昆等人。他们继承了民歌、戏曲传统演唱方法,声音亲切自然、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

      五六十年代,由于专业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的日益壮大,大批经过高等音乐院校正规化专业教育的年轻歌唱人才成长起来。音乐界几次关于“土洋之争”和声乐民族化的讨论,直接沟通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吸收,创立“民族声乐学派”已成为中国声乐界几代人的共同美学理想。这个时期,除周小燕等老一代歌唱家依然相当活跃外,又涌现出大批年轻歌唱家。美声唱法方面有女高音郭淑珍、刘淑芳、邹德华、张利娟、孙家馨、梁美珍、张越男、叶佩英等,女中音董爱琳、苏凤娟、罗天婵等,男高音有寇家伦、楼乾贵、李光羲、施鸿鄂、王凯平等,男中音有刘秉义、胡宝善等,男低音有温可铮、杨比得等;在民族唱法方面,女声有郭兰英、黄虹、马玉涛、任桂珍、鞠秀芳、王玉珍、于淑珍、邓玉华、藏族歌手才旦卓玛、苗族歌手阿旺、维吾尔族歌手帕夏·依霞等,男声有吕文科、贾世骏、郭颂、胡松华、李双江、吴雁泽、马国光、何纪光等。其中,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是这个时代造就的民族声乐大师。在她长达35年的歌剧生涯中,曾主演过《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等歌剧,创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此外,她还主演过故事影片《画中人》,并且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歌唱家。她的演唱情真意切、深刻感人,声音晶莹剔透、明亮动听,声区宽广,对比鲜明而富有戏剧性张力,行腔委婉自如,润腔手法精妙细腻,常通过些细微的色彩性装饰,准确传神地揭示出音乐中的民族风味和特殊韵致。她的气息悠长,呼吸贯通,吐字、归韵极为清晰而规范,表演真实自然,入情入戏,形体表现力丰富,唱做念舞基本功扎实深厚,在实际运用中潇脱自如、光彩夺目。她的长期的艺术实践,为我国歌剧事业的繁荣和中国声乐学派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革”初期,我国声乐艺术全面停摆;到了中后期,李双江、李谷一、郭颂等人才获得展示歌喉的机遇。

      新时期,声乐艺术出现了全面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风格的唱法同步发展、争奇竞艳的局面,而且每一种唱法都是人才济济,其中一些杰出人物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为国际声乐界所瞩目。在美声唱法方面,大批年轻歌唱家如胡晓平、詹曼华、张建一、梁宁、迪里拜尔、傅海静、曹群、顾欣、叶英、高曼华、刘捷、罗魏、温燕青、刘跃、苗青、汪燕燕、王秀芬、么红等人先后崛起于歌坛,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国内上演的欧洲古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弄臣》《图兰多》和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严肃大歌剧中扮演角色,成为中国歌剧事业的生力军。在民族唱法方面的佼佼者如彭丽媛、董文华、葛军、蒋大为、佟铁鑫、李元华、殷秀梅、鞠敬伟、陈力、张也、宋祖英、董华等人在新时期不同阶段享誉歌坛,个别杰出者如彭丽媛同时也是优秀的歌剧演员,曾主演了歌剧《白毛女》《党的女儿》。她的演唱和表演风格颇有郭兰英的神韵,并且在声乐上讲究刚柔相济,亮度、厚度、力度三者结合浑然天成,富有戏剧性表现力。

      在通俗唱法方面,七八十年代以李谷一和朱逢博为代表,崛起一批通俗歌手,其早期风格主要模仿港台歌星抒情轻柔风格。自八十年代中期起,随着欧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之风的东渐,我国歌坛风格也日趋多样化,许多歌星逐渐摆脱对于港台歌风的模仿,并与创作上的“西北风”和摇滚乐的崛起相呼应,涌现出一批实力派歌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有刘欢、韦唯、崔健、毛阿敏、田震、杭天琪、孙国庆、范琳琳等。这些歌星的演唱风格大多刚劲有力、粗犷豪放。与此同时,一些抒情派、偶像派歌星如李玲玉、蔡国庆等人,风格以轻灵、柔美见长。到了九十年代,除刘欢、韦唯诸人在歌坛依然非常走红之外,一批歌坛新星冉冉升起。李娜、那英、孙悦、叶凡、江涛、毛宁、林依轮、孙浩以自己良好的音乐感觉和雄厚的歌唱实力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歌坛的地位。

     (3)指挥家

      我国最早的一位专业指挥家首推郑志声。从1927年起,他先后在法国里昂和巴黎的音乐戏剧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学院作曲与乐队指挥奖。曾指挥该院管弦乐队公演。“七七事变”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三)」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三)

2. [音乐杂谈]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一)

3. [音乐杂谈]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二)

4. [二胡教程] 20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pdf

5. [电吉他名家] 岁月留痕—20世纪15位伟大的吉他手!

6. [竖笛名曲] 20世纪福斯片头 竖笛 恶搞版

7. [行业动态] 中国音乐的新力量——评全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学生音乐会

8. [音乐杂谈] 中国现代音乐二:“新式音乐社团”的兴起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

9. [行业动态] 21世纪 中国歌剧的世纪?

10. [行业动态] 中央企业音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11709.html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三)」相关内容

「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三)」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