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唐宋名篇:配乐朗诵十五年

[行业动态] 唐宋名篇:配乐朗诵十五年

时间:2015-04-13  2015-04-13  行业动态  手机阅读

  唐诗宋词,代代相传,早已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15年前,唐诗宋词又走出了书本、走出了课堂,登上了舞台,与原创音乐和著名演员一起,成为舞台艺术的杰作,影响了全国。时而大气磅礴,时而细腻婉转,时而歌诗交融,时而词乐齐吟,诵者、歌者、演奏者浑然一体的交响,将名篇佳作的风韵和境界,以舞台艺术的新形式,深深镌刻在大江南北观众的心中。

  最近,天津大剧院和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又一次响起了那动人的咏叹,随后,这台演出走向各地,一票难求、加售站票的消息不时传来,让我们领略了这台演出历经15年而不衰的盛况。

  ◎催生了一批 原创音乐作品

  宋词本来就是为歌曲写的,所以称填词,而很多唐诗也是配上曲子就能吟唱的。大概基于这样的想法,15年前,“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创意诞生了。策划者钱程为了这个创意,征询了无数人的意见,也用自己的论证打动了无数人。

  “开始时赞同与疑虑并存,有的朋友问我,如今大家都喜欢快餐文化,而这样的演出却是古典诗词加高雅音乐,还以朗诵的形式出现,有人听吗?”钱程回忆那时的情景依然充满感慨,“演出风险确实存在,但我坚信,民族的文化瑰宝早已渗入我们的血液,一旦用一种新的演出形式登上舞台,一定会迸发出别样的活力,也肯定能吸引观众。”

  15年前,在这台演出中第一位执棒指挥管弦乐团的是余隆,那时他才30多岁,风华正茂,舞台日程排得满满的。“但我还是被这种形式所打动,这里面呈现的是众多新的音乐作品,还都是因这台朗诵会而委约创作的,一下子能产生那么多作品,确实不容易。我想,是因为这台演出的独创性激发了作曲家的欲望。”

  王西麟、叶小纲、郭文景、莫凡, 十几位作曲家,而且是几代知名作曲家,能为一台看起来商业利益不算很大的演出创作20多部作品,这在当时曾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唐诗宋词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髓,而且是我们从小就背诵的作品,能为这些千百年传诵不绝的诗词谱曲,传播中华文化,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此外,我还想从与古典诗词的结合中,尝试重新发现民族艺术中雅文化的那一面,这其中有许多元素已经失传很久了。”后来加入作曲队伍的赵季平曾为《唐多令·何处合成愁》谱曲,他这样介绍自己当初的想法。正是这次创作的启发,近两年,赵季平自己又为十几首古典诗词谱曲,还录制了唱片。

  为古典诗词创作音乐,当时所有作曲家接到邀约后都非常乐意一试,因为这为音乐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叶小纲为《将进酒》谱曲时曾与朗诵者反复切磋,就是想达到音乐与诗歌的高度统一。他说李白是他非常喜欢的诗人,正是这次尝试点燃了他的创作欲望,后来又创作了中国版的《大地之歌》。

  借助音乐传播中华文化经典,同时促成原创音乐作品的产生,这是“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策划初衷,作曲家的作品确实都是上乘之作,音乐非但让诗词中的感情更具张力,而且还将语言中的意境延伸开来,观众因此更加贴近了唐宋名篇。15年前的第一轮演出共10场,每场不得不卖出80张站票,北京音乐厅的过道里始终站满了沉醉其中的观众。

  ◎焕发了众多艺术家的青春

  仅有唐诗宋词的魅力和音乐作品的氛围营造还不够,诗词毕竟要念出来才有感染力。孙道临、李默然、乔榛、丁建华、童自荣、吕中、姚锡娟、濮存昕、肖雄、陈铎、方明、康庄、凯丽,这一个个影视界、戏剧界、广播界的响亮名字都曾相继登上“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舞台,其间,孙道临、李默然还永远地离开了观众。正因为他们各具风格的朗诵,让唐宋名篇在当今舞台上再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15年前,“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当78岁的孙道临平缓而苍劲的声音在音乐厅回响时,观众无不沉浸于那种诗境之中。今天,当年的观众回忆起这位已经逝去的艺术家时,依然能够真切地模仿出他的朗诵声,在有的观众心目中,诗情和孙道临的声音早已融为一体。孙道临从音乐创作时就开始介入,曾与作曲家多次探讨音乐结构。钱程回忆,孙老师从衣着到举止总是那么一丝不苟,每句都有相应的动作衬托,而且恰到好处。

  濮存昕是15年来一直参加这台演出的艺术家,他认为,这种演出不仅在于传递古典名作原有的意境,还需要朗诵者将自己的理解也融入其中并感染观众。乔榛、丁建华与濮存昕一样,“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他们的心目中犹如一座山峰,攀登之路上印刻着他们15年的艺术足迹,而乔榛还曾经历过大病的考验,对他来说,登台朗诵唐宋名篇就是在礼赞生命。

  2007年和2008年,北京、上海、南京、厦门、深圳等地的舞台,不但“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弦歌不辍,而且又传来了“宋人弦歌”的激情吟咏。有人将“宋人弦歌”作为“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的续篇,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为30多首宋词重新配曲的有朱践耳、吕其明、赵季平、陆在易、何占豪、鲍元恺等作曲家,还加入了郑小瑛的指挥,迪里拜尔、丁毅、袁晨野的歌喉,舞蹈家的翩翩舞姿也来助阵。钱程说,“宋人弦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歌,所有名篇都以歌吟的形式出现,一位位著名的朗诵者变身为吟唱者。为了能歌唱,濮存昕他们一次次练习,来回揣摩。其实,唱出之后才发现,歌吟宋词并不难,因为这原本就是唱出来的。那一年,朗诵,还被人与产业挂上了钩。

  古典诗词朗诵会,让影视演员、话剧演员、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重新认识了自我,这是一个舞台奇迹。

  ◎对演出市场有诸多启迪

  “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一出场就受到各界的称赞,刚刚去世的汤一介教授曾经盛赞这台演出,而季羡林教授生前也曾说:我们应当重视自己文化的传统,注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熏陶,这台演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袁行霈教授则认为,这样的诗歌朗诵会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表明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

  古典诗词过去是靠背诵来传承的,而“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以一种舞台表演的形式,让诗词名篇通过音乐、朗诵呈现出来,给人的感觉更美妙,也更容易被感染,增强了古典文化的吸引力,这台演出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公认的。

  实际上,经过15年的考验,这台演出依旧那么受欢迎,对我国当前的舞台创作演出也具有诸多启迪意义。这台演出是高雅的,却受到大众的追捧;这台演出舞美制作很节省,却产生出强烈的演出效应;这台演出的内容无非就是朗诵、配乐、演奏,但一经综合,却能生发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有这些表明,高雅的、节俭的、传统的文化依然很有市场,关键是创意,好的创意可以推陈出新,可以不必大花费就能赢得观众、占有市场。

  不过,“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也有一些经营方式已经时过境迁,如果再进行类似的创作演出,就需要重新考虑。当年创作这台节目时,一些知名作曲家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版权、报酬上并未过多计较,几千元足矣,而这样的酬劳早已不再可行。尽管传播传统文化是责任,但对日益注重知识产权的作曲家们来说,也不能不考虑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多年来,那些知名艺术家登台朗诵表演都是从传播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但仅靠这样的境界今后能否继续维持类似的舞台演出?

  许多专家因此呼吁,国家对艺术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植,应该向“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这样的演出倾斜,要从艺术的长远价值和深刻影响来考虑国家对艺术的投资,不能让艺术家只靠奉献来传承中华文化。

「唐宋名篇:配乐朗诵十五年」相关文章

1. [行业动态] 唐宋名篇:配乐朗诵十五年

2. [演出资讯] “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将办

3. [演出资讯] “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将办

4. [行业动态] “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津门上演

5. [行业动态] “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海收官

6. [行业动态] 传统昆曲的另一种姿态—从在港参演《万历十五年》谈起

7. [行业动态] 苏越诈骗案二审改判 无期改为十五年罚三万

8. [贝司教程] 胡子老妖十五年的bass心得:一个优秀BASS手的自述

9. [音乐杂谈] 隋唐音乐六:唐宋间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0. [音乐杂谈] 唐宋长安大曲与大弦戏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2035.html

「唐宋名篇:配乐朗诵十五年」相关内容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