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秀外慧中组合:从乡村音乐到演艺之都

[行业动态] 秀外慧中组合:从乡村音乐到演艺之都

时间:2015-04-13  2015-04-13  行业动态  手机阅读

  在秀美山水衬托的音乐之中,各国音乐人更重视的是彼此间的交流学习。正如美国知名乡村音乐人马克力文所说,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却懂得彼此音乐中传达出的美和情。美国知名乡村音乐人马克力文和中国姑娘傅涵组成的秀外慧中组合是本届国际乡村音乐节上一道抢眼的风景线,他们在开幕式现场用吉他和二胡共同演绎了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被誉为美国当代乡村音乐之父的马克力文与中国传统音乐以及张家界都有着极深的渊源,他在接受记者采访说起这首歌时显得颇为得意,“这是最适合在这个场合唱的歌,伴奏里既有西方乐器又有中国乐器,在张家界把中西方结合在一起,还是当地人民耳熟能详的作品,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首中文歌曲那么简单。”

  北京晨报:对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吗?如何想到要改编《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桑植民歌并以吉他和二胡合作的形式进行演绎?

  马克力文:我对中国传统音乐了解不多,我认识的很多外国音乐人对中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也很少,有人问过我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很多英文歌曲在中国很受欢迎,但为什么很少有中国歌曲在国外流行?我认为有一个语言的问题,很多中国人都会说英文,但很少有外国人可以说中文。所以当我演唱中国歌曲时,并不只是针对中国观众,更多的是希望外国观众能听到。有些发音是改过的,编曲上也做了改动,把有些地方改得更便于西方观众接受。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听到旋律会有认同感,就算听不懂歌词说什么,大家也会喜欢这样的歌曲。一旦这样的歌曲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歌曲的兴趣的时候,他们就还想去了解更多的类似的歌曲,这样他们就会着手去了解更多有关中国音乐的东西。

  北京晨报:张家界乡村音乐节的优势是什么?在这次乡村音乐节中获得的感受与参加国外音乐节有什么不同?

  马克力文:在我参加过的国外音乐节,英语是最重要的语言,可能有个别国外音乐人,比如有人用西班牙语唱歌,但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音乐节,有超过十种国际语言在台上唱歌。常见的乐器是钢琴吉他,很少能看到非西方的乐器。还有一种是很单一具体的音乐节,比如来自印度的音乐人,他们带来一些印度当地的音乐作品,但这也不能是说这是一个国际音乐节。在很多其他音乐节上音乐人表演的都是同一类型的音乐,但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给大家表演各自的音乐形式,有人加入舞蹈,有人用到鼓,这都是跟自己国家文化相结合的独特的音乐形式,这是张家界音乐节最吸引我的地方。不仅给人机会欣赏,还可以学习其他音乐形式,见到其他国家的音乐人带来的不同的东西,充满正能量。

  北京晨报:你曾先后七次来到张家界,并且也不是第一次在乡村音乐节上登台演唱,这一届与以往相比有什么变化?

  马克力文:今年有很多改进,比如文化论坛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另外音乐节期间在溪布街中间安置的一个舞台,这以前也没有。主办方尝试了新鲜的模式出现,如果好之后可以继续,如果不好也可以总结经验。每年的形式都有一定变化这样很好。

  北京晨报:你对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马克力文:音乐节上有很多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外国人都看到了,但并不知道各个民族都是什么。所以可以在文化上做更多的安排,比如可以在早上或者晚上安排一个小时,谈苗族或者土家族。很多外国人没法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概念。谈一些其他的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的东西,比如加入四川变脸的表演,或者有人表演京剧,或者哈萨克族人表演冬不拉。音乐节是对外国人进行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策划者说

  在观众和各国音乐人之外,策划组织者们则放眼更广大的舞台,他们通过这样一个乡村音乐节探讨着如何建立品牌、如何拓展市场以及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世界演艺之都的梦想的话题。

  高晓松:建立品牌最重要

  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总策划叶文智表示,要力争通过3至5届努力,逐渐将国际乡村音乐周发展成常设性国际乡村音乐节,把张家界打造成世人向往的国际乡村音乐圣地。作为本届音乐节的艺术总监,高晓松也明确提出了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与国际品牌的距离,而这不仅是张家界乡村音乐节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音乐节市场的焦点问题。“我很喜欢去爱丁堡艺术节,那里一天能有一百多场演出。”高晓松提到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起源于1947年,每年8月举行,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术节。“因为艺术节来到爱丁堡的人已经超过这个城市本身的人口,连法院都当剧场了,因为来的人太多了,石板路上睡满了年轻人。其实数量上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品牌。最大的差距是这里的人是我们请来的,而人家是自己花钱租地方演出的,没有一个是请来的。因为品牌建立了起来了,所以大家都愿意来。水平是一个吸引艺术家的重要元素,当我觉得跟我差不多水平的艺术家都来了,那我也要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虽然说起来并不容易,但我相信未来中国一定会做起来。”

  梅帅元:放眼世界演艺之都

  作为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以及《印象·刘三姐》等多部实景演出的总制作人,梅帅元在本届乡村音乐节文化论坛上的发言铿锵有力,他跳出音乐节的界限,放眼于整个湘西文化的范畴。梅帅元称张家界曾经提出的要做世界演艺之都的想法是靠谱的,“我五年前来到张家界,希望做一个实景演出。山水本身构成的剧场概念,这是大自然几亿年给的礼物,一般舞台没办法做到,另外就是桑植民歌、湖湘文化为我们的实景演出提供出色的艺术素材和机遇。”梅帅元提到的这部实景演出指的是在张家界天门山上演的《天外狐仙》。“我在中国有12个作品,都是上亿投资,其中《天外狐仙》是最轻松的,几乎没花什么力气,而没花力气也做得非常好。不是我们水平有多高,而是张家界有特定的山水环境、人文资源、音乐素材,我们稍作整合就能做到了现在的样子。”梅帅元认为整合湘西文化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吸纳更多的艺术形式和演出类型,“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张家界曾经提出的要做世界演艺之都是对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参与进来。”

  媒体人评

   

  提高音乐节的专属性

  连续三届参与了“国际乡村音乐节”的媒体人安女士又再度走进张家界感触颇多,“首届‘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一度曾被文化部专文评价为‘巧用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一次成功实践’,它对于打造并提升张家界的世界影响力功不可没。”在表层的感官享受之下,三届音乐节下来也促使安女士对中国“乡村音乐”的概念及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思考,“本届乡村音乐节上处处都能听到一个特别熟悉的旋律,那就是约翰·丹佛的《乡村之路》,约翰·丹佛这位美国老牌的乡村歌手被誉为‘乡村音乐的代名词’和‘乡村音乐的良心’。而在中国乡村音乐代指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上尚缺乏明晰疏理。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连办三届,符合城市发展后大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人们渴望冲出快节奏、远离城市拥堵,田园牧歌般的乡村音乐恰是良药。张家界选对了牌,也需更规范、专业地去呈现乡村音乐理念,从理论上提升音乐节的专业属性,而不仅仅是把乡村音乐作为一个旅游的噱头,这样才能使音乐节走得更稳、更长远。”

  晨报记者 王琳

「秀外慧中组合:从乡村音乐到演艺之都」相关文章

1. [行业动态] 秀外慧中组合:从乡村音乐到演艺之都

2. [架子鼓名曲] 黄克前架子鼓演奏《Fearless》Taylor Swift 乡村音乐 乡村摇滚风格音乐分享给大家听 YAMAHA电鼓录制

3. [演出资讯] 当代乡村音乐之父马克力文-畅游蓝溪

4. [行业动态] 罗兰德博士美国乡村音乐会青岛献演

5. [行业动态] 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中外表演有特色

6. [行业动态] 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闭幕颁发金石头奖

7. [木琴名曲] 当乡村音乐遇上木琴

8. [行业动态] 中国文联送欢乐到淮安

9. [行业动态] 怀柔打造“影视之都”承载高地

10. [音乐杂谈] 中国民族乐器之都它尔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3329.html

「秀外慧中组合:从乡村音乐到演艺之都」相关内容

「秀外慧中组合:从乡村音乐到演艺之都」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