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程] 要重视榆林小曲和榆林筝的挖掘、抢救、普及、提高工作
在陕北民间艺术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曲云 翟学文
能有机会来参加陕北民间艺术团的成立大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
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古城脚下的榆林城时,不由得使人浮想联翩:《孟姜女哭长城的动人故事》、《花木兰从军》的乐府名曲和《杨家将》的壮烈诗篇。总之在这片古战争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中华儿女抵御外族侵略的足迹。在现代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又以这里为中心坚持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些可歌可泣的史诗,正是榆林地区蕴藏着丰富民间艺术的重要根源。因而这里的民间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榆林地区,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这个纷繁的艺术世界里,成立“榆林民间艺术团”和“民间艺术研究会”是及时的和必要的。在对榆林民间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中,两个组织相辅相成,理论成果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而艺术实践又促进了理论的发展。
我们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学习很不够,在具体问题也谈不深,只是提出以下问题的看法,即挖掘、抢救、普及、提高,也就是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解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艺术文化遗产,在全国各地区都多次组织过人力抢救、挖掘民间艺术文化,榆林地区文化工作者在这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如录制唱片、整理音响资料。尤其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地区音乐干部为普及提高“榆林小曲”和“榆林筝”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地区艺术馆、县文化馆的同志们将榆林小曲进行了整理研究,积极推荐著名筝手白保金成立榆林筝小组,在节日欢庆热闹、夏季纳凉的晚会上唱小曲、弹秦筝,颇受群众的欢迎。
但是十年的动乱,扼杀了无数的民间艺术珍品,把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民间艺术视为封建遗毒的谬论至今仍未完全肃清。当年榆林地区同其他地区一样,有许多艺术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曾走访小曲和榆林筝艺人,了解了一些情况。榆林小曲的偶尔演出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但这往往是外面有人来要听小曲或录音,才把艺人们召集起来,他们也只能在这一机会中得以集中、练习和演出,如果再没有人来参观,谁也不会想起小曲及艺人来。演唱小曲和演奏榆林筝的艺人越来越少了,年龄也都在60岁以上,筝艺人朱学义今年84岁,身又患多病,除他以外仅剩一二人。著名筝艺人白保金的病故,确与其生活困难有关,他的学生叶梅,至今找不到工作,当我们请艺人来奏小曲时,他们还用的是自己保存多年的十四个音的袖珍小洋琴和十四弦筝,县文化馆至今连这几件乐器也买不起。现在演唱艺人也不过两三人,年轻人更廖廖无几。艺人们为他们从前辈们那里继承下来的民间艺术却无人继承而着急。我们认为,忽视小曲和榆林筝的新人材的培养和“民间音乐自古流传民间根本不会失传”的观点应该改变了。
老艺人是民间艺术真正代表者,他们的艺术水平是很高的,是很绝妙的,下一代人如不下功夫是学不到家的。在榆林小曲的榆林筝艺术面临灭绝的情况下,如果再不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那么我们祖先创造的,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财富,也将会象唐代大曲、西安古乐等演奏形式;象古筝、琵琶、瑟等历史上著名的乐器一样,在陕西几乎完全失传,被历史所淹没。
要搞抢救,首先要认识和鉴别一个乐器的品种的价值,这里应该特别提出榆林小曲伴奏乐器中的榆林筝,是秦筝在陕西流传的唯一根据。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正先生曾在香港参加艺术节是,向国外侨胞、专家、学者介绍中国筝,讲到筝源于秦,故称秦筝。筝也是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它有客家、河南、山东、潮州、武林、蒙古等派别。而榆林筝应居首位,它是秦筝在陕西流传的唯一余绪……在学术上榆林小曲中的筝已被统称为榆林筝。当人们了解了榆林小曲和榆林筝在国际上、学术上的重要地位时,对我们重视榆林小曲和榆林筝的抢救、继承、发展会有一个新的起色,会给艺人们和热爱这一艺术的青年一代创造良好的条件的。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建议首先要把仅留下的民间艺术组织起来,不断地在群众中进行演出,尤其是迅速培养年青一代的演唱人材及小曲伴奏中如筝等乐器的演奏人材。
艺人们所用的伴奏乐器有的是自己做的,其中有的竞有百年的历史,都很破旧了,的确可以作为文物保存起来,对研究探讨榆林小曲及小曲中的伴奏乐器是很有价值的,但至今人们仍是使用着这些乐器。建议是否可以在演出时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筝、扬琴、三弦、琵琶等乐器。如果榆林的民间艺术团能将小曲这种艺术形式作为舞台节目,吸引艺人传授小曲,宣传小曲,为业余演出的艺人提供乐器和演出机会,这不仅是为抢救小曲尽了职责,而且也能丰富艺术团的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
榆林小曲及榆林筝虽流行于民间,但仍然存在着普及问题。我们知道,民间音乐产生发展的条件是在没有文化娱乐的远古,后来城市发展以后,多产生流传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随着现代文化生活的发达,现代大城市专业文化的发展,民间艺术将逐渐失去它产生及流传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进入了专业创作范围,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当然很多地方甚至大城市在风俗性的节日里,还举行民间艺术活动以丰富和活跃人民的文化生活。但是如榆林小曲这样的城市小调现在是很难在城市中继续流传的。因此,这就涉及到如何提高、发展榆林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及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只停留在原型和自然状态的民间艺术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发展和要求了,人们需要具有更高艺术水平和艺术质量的作品,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高和再创造。
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有一个民族特征和心理、审美习惯的问题,所以要发展某一民间艺术品种,必须立足于它原来的基础之上,突也它的特点。榆林小曲的音乐不同于以辽阔、高亢、奔放的高原山区的音乐,例如不同于以四音列为基础的爬山调、山曲等。而它具有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抒情幽默的神韵,榆林小曲的发展不能离开这一特点。
榆林小曲的发展前景,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遵循着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实际上它原来就是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融汇不同民间音调,在发展中生存的,我们可以听出它不仅含有山东琴书、蒙古好来宝、天津时调的音乐成份,而且还有江浙小调、陕西民歌的因素。戏曲音乐也是这样,秦腔是一种古典戏剧,而河南曲剧、山东吕剧的产生却时不远远,显然它们都是音乐音调的综合现象,榆林小曲也将是这样,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榆林筝也将是这样。
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一个民族全面复兴时期,尤其是经济更是空前繁荣,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它虽然不会与物质生产完全平衡,马克思也说过,艺术的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然而我们相信它不会像过去那样缓慢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解放思想,在继承地基础上敢于动它,敢于用新的艺术思想充实它,用新的现代音乐技术武装它,用现代音乐节奏加快它的步伐。允许实验、允许失败,让不同的因素在竟争中取胜或者消亡。
我们的民间艺术团就应该成为储藏这种民间艺术的宝库,通过演出活动,把榆林小曲和榆林筝普及于人民之中,发扬光大,发现人才,提高质量,让本区、全国以及世界人民来共赏这枝独特的艺术之花吧!
为秦亭学会辑筝诗(之一)
梁·沈约《咏筝》
“秦筝吐绝调,玉柱畅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走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要重视榆林小曲和榆林筝的挖掘、抢救、普及、提高工作」相关文章
1. [古筝教程] 要重视榆林小曲和榆林筝的挖掘、抢救、普及、提高工作
2. [葫芦丝教程] 关于促进葫芦丝·巴乌普及与提高工作的几点建议
「要重视榆林小曲和榆林筝的挖掘、抢救、普及、提高工作」相关内容
- [钢琴教程] 练琴时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指法?
- [钢琴教程] 为什么要重视指法?
- [吉他教程] 儿童学吉他,更要重视基本功
- [二胡教程] 一定要重视二胡的练习曲
-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演奏需要重视的两点
- [古筝谱] 小小船-榆林筝曲
- [古筝谱] 掐蒜苔-榆林筝曲
- [古筝谱] 五更鼓-榆林筝曲
- [古筝谱] 唤娇娘-榆林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