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古琴教程 > [古琴教程] 古琴的现代化生存

[古琴教程] 古琴的现代化生存

时间:2015-06-02  2015-06-02  古琴教程  手机阅读
「古琴过去不是俗文化,今天不是俗文化,将来仍然不大可能变成大众文化,更难变成真正的俗文化。因为它身上所负载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包括古琴本身的气质、性格就决定了它始终只能是小众的文化,只能是雅文化。」——田青
  
   「中国传统音乐不是一个狭隘的、全封闭的文化系统。它是在不断的流动、吸收、融合和变异片延续着艺术生命的 同时,它又穿过无数岩石与坚冰的封锁,经历过种种失传威胁,才得以流传至今」。 ——黄翔鹏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是90年代起知识界对民族群体身份关注的凸显,也是现代民族国家运用权力技术的表现之一。2000年,扬州用古琴的演出接待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先生。2002年,民间古琴界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是广陵派民间古琴大师刘少椿先生的唱片首发式暨纪念会。传统意义上的古琴的陈列空间仅在文人琴斋书阁等私人场域,但现在却来到了民族-国家最高政治权威的体现场域——人民大会堂,这对古琴艺术而言,是民族-国家赋予它文化地位的侧显。“为领导人弹琴”、“人民大会堂举办古琴家纪念会”这些“世俗仪式”赋予了古琴艺术前所未有的社会资源。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是古琴艺术真正获得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关注的一个重要契机。古琴文化之所以被国家定义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无外乎其特具的两种特质: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弹拨乐器,另外,它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最有资格代表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音乐文化大使形象。民族-国家寄希望于系列本土艺术文化资源,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排行榜上占一席之地。通过古典音乐的悠久历史来见证本国的文明程度,迂回地表述民族-国家在文化纬度上雄厚的国力——这样,传统艺术也在官方的反复指涉中扮演出政治形象。
  
       国务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对古琴音乐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对古琴音乐传承人的保护。保护他们在传统古琴音乐文化生态根基上的原生性传承,并通过各种创造性的传承途径和手段使古琴能够继续发展。
  
       但外来文明导致的审美方式改变、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式微、传统文人阶层的消亡,以及由自娱自赏的生活艺术向舞台艺术的转变等诸种因素,使得古琴音乐在当今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压力。
  
   “大众化”还是“化大众”?
  
       “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提倡学习西方,引进西方音乐,以西方音乐为参照体系,从音乐技术和音乐思维上改良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造成了近代中国音乐被西乐同化的现象,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整理、研究、学习,相对较为滞后。西方音乐教育制度的移入,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使古琴开始丧失作为文人提高文化素养及自娱自乐的功能,并迫使它从自娱自赏的生活艺术向舞台艺术的转变,形成了“艺术化”、“表演化”的新发展趋向。
  
       有专家认为:如果失掉古琴的本质精华而迎合观众的习惯,为求舞台演奏效果而失却古琴静美清雅的本性以及涵养品性,那么古琴的形式虽在,但它其实是死掉了。也有专家对此论点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不走向舞台,不走向观众,古琴就无法生存下去。古琴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化为一种娱人的乐器。
  
       另一方面从2001年起,文化部授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进行民乐考级,古琴也被列人民族乐器考级项目之一。古琴考级制度也招致了不少传统古琴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自古以来古琴的传承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古琴是修身养性的东西,文人之间讲究的是以琴会友,讲的是交流,没有高低之分,无所谓技巧,无所谓音乐。古琴本就生存于民间,音乐厅扩音器里传出的是‘走味’的琴声。”再者,音乐院校设立古琴专业,确实也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古琴演奏者,但院校里实施的西方教育体系,使这一批演奏者具有较扎实的演奏技术,但很明显,第二、三代传人对于传统的艺术意境的体会与审美的理解已与第一代传人有较大的距离。
  
   雅还是俗?
  
       无独有偶的是古琴作为一种高雅音乐,自古以来都盛行在文人阶层,局限在小圈子里,至今仍不普及,为此政府和音乐界已采取了一些普及措施,如在上海、北京两地民族乐团设立古琴席位,曾经参与乐队,但考虑到古琴独特的韵味在合奏中实际演奏效果不明显,以及它的小音量,所以古琴其实很少参与乐队,近来也被迫取消。
  
   创新还是复古?
  
       据查阜西的考证,古琴曲的传承历史说明,除了南宋郭楚望创作的《潇湘水云》和清初庄蝶庵创作的《梧叶舞秋风》之外,其余作品都没有作者可考。这固然是因为中国古代缺乏版权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古代琴家并不在意个人的独立创作。
  
       可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古琴人开始走向创新之路,虽然琴界仍然有很多人对他们保持怀疑态度。如成公亮、吴文光在用不同的方式打谱或者创作新曲,李祥霆通过传统古琴的程式,做即兴主题音乐,赵家珍尝试把古琴放进电影配乐,与其他的民乐乐器或者交响乐进行合奏,杨青尝试把近现代歌曲编成古琴谱演奏,巫娜联合了窦唯把古琴引入电子、摇滚和氛围音乐的实验。
  
       古琴的衰微还有自身的一些原因。有琴家指出,古琴之不能发扬光大,原因在于“难学、易忘、不中听”。旧式文人群体消失,使得古琴音乐失去文人士大夫这一依托背景,古琴的生存环境日趋艰难。如今,古琴音乐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振兴和繁荣的表象,但仅有这种量化的普及,如此下去,学琴的人虽越来越多,但古琴失去的却是它的传统和精神。古琴作为古代文人精神的象征,与其探讨古琴的复兴不如探讨文人精神的重建。
  
       现代商业和非物质遗产各有自己的发展条件、追求目标和生存价值。两者的结合实际上包含了内在的矛盾。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挑战面前,无形文化需要花钱、甚至赔钱才能加以保护和发展,它们关注自身的精神内涵和功能。理想的方法,似乎应当是先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传统加以研究保存,然后再拿去做商业资源。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无形文化总是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动的、带有强制性地被商业掠夺做了资源。这样,许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被扭曲、做假、破坏。
  
   《高山流水何处寻》
  
   千年的琴千年的曲
  
   平沙落雁又起伏
  
   又起伏渔樵问答倾诉
  
   七弦瑶琴洒一路
  
   洒一路乐谱
  
   绿绮琴弹凤求凰曲
  
   千古美传逐成姻缘
  
   逐成姻缘
  
   夕阳萧鼓一片新绿
  
   阳春白雪不在不在独舞
  
   千年的琴千年的曲
  
   高山流水何处寻何处寻
  
   铮铮傲骨聂政魂
  
   从容嵇康魂凝固魂凝固
  
   千古绝唱广陵散
  
   难觅琴谱
  
  

「古琴的现代化生存」相关文章

1. [古琴教程] 古琴的现代化生存

2. [行业动态]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举办

3. [长笛谱] 长笛三重奏乐谱:向现代化进军 Modern March

4. [行业动态] 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 [古琴名曲] 古琴学习【古琴的制作方法】 古琴名曲-经典古琴名曲

6. [音乐杂谈] 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7. [葫芦丝教程] 副管的温度差和湿度不要有大起大落的现象

8. [箫选购] 南方笛箫在北方是否可以使用,是否容易有开裂的现象?

9. [神鼓名曲] 三菱蓝瑟翼神升级音乐本色音响系统重放JAZZ鼓 - JAZZ鼓乐的现场效果

10. [高音笙名曲] 萨克斯 我的现场即兴演奏【迷失 blues 本人演奏 高音管现场】录音.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41791.html

「古琴的现代化生存」相关内容

「古琴的现代化生存」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