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谱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钢琴谱 >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

时间:2015-05-03  2015-05-03  钢琴谱  手机阅读
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 选自蔡松奇、蔡幸子编著“钢琴宝典”        现代中国老百姓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跟着感觉走”。这话有时还蛮灵。什么叫感觉?辞海上的定义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征(如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映。感觉因分析器不同可分为视觉、味觉、嗅觉、肤觉等五种,有时还听到有人说有“第六感觉”,还真一下子说不清楚。前面说到的“跟着感觉走”的“感觉”就属于这一类。日常生活中与“感”字有关的词儿还真不少,如好感、恶感、快感、口感、质感、动感、性感;至于文学艺术中就更玄乎了,什么灵感、美感、情感……每一门类中还有一些专用名词,如语言中的语感,绘画中的色感,在音乐中则有乐感,这正是本节所要谈的话题。     乐感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领悟能力与表达能力,它是音乐表演艺术的灵魂。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说:“我的乐感所考虑的是把音符和乐谱背后真正的涵义表达出来。。。。。。只根据乐谱弹奏是毫无意义的。把乐谱的内在涵义表达出来才有真正的价值。”鲁老所说的乐感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一是感受(作曲家的符号体系—音符、乐谱),二是领悟(音乐内在涵义),三是表达(变成实际音响)。有没有乐感,是区别钢琴家与钢琴匠的分水岭,前者演奏珠圆玉润,声情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后者如同娴熟的电脑打字员,弹出来的音乐味同嚼蜡。再者,在钢琴比赛中同场角逐的青年选手,每人对同一规定曲目的诠释各有千秋,这是很自然的,他们的技巧水平孰龙孰猪有目共睹,然而为何有人获奖,有人落选,获奖当中又分金奖、银奖、铜奖,除技巧高低之外,重要的原因在于乐感。由钢琴家成长为大师级艺术家的重要条件还是乐感。足见乐感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谈到画竹的过程时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与前述鲁宾斯坦论钢琴演奏乐感的三个环节—“感受”、“领悟”与“表达”,不是正好相通吗?由于乐感过于抽象,不容易说得清楚,这里我们就借助于郑板桥的竹来进行分析。       眼中之竹  对钢琴作品的真正认识,首先需要先行“感受”—运用内心的听觉读谱,包括用琴及不用琴从头至尾奏(读)一次谱。对整部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主题特征、织体、体裁类别、速度、力度、表情术语以及演奏方式有一个粗略的印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读谱研习中,自然而然地获得音乐诸要素的感知能力。     胸中之竹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而领悟作品深层的意蕴。各个时代、各种流派、各种体裁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意境、情绪、风格等方面均有具体的、特定的要求,要善于完整地揭示出音符和乐谱背后的真正涵义。例如,在弹进行曲一类体裁时要“闻乐而击节”,弹舞曲体裁时要“闻乐而舞”,弹音画作品要如临其境、借景抒情,弹抒情性作品要求声情并茂,弹哲理性作品更要结合社会、历史、人生等方面深刻领悟。     手中之竹 经过对乐曲进行“感受”、“领悟”这两个环节之后,乐感还要通过“表达”这个环节最后加以体现。这就要求演奏者将感受、领悟到的各种美感(形式美、气质美、节奏美、旋律美、音响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探索,对感情内在的体验,对人生哲理的悟得等等,运用最恰当的技术手段(如触键、力度、速度、层次、分句、音色等各方面)完美地表达出来。每位作曲家时代风格相去甚远,个人风格更是南枝北枝,弹奏时要弹出特色:弹莫扎特,“仙乐风飘处处闻”;弹 “波兰的肖邦”,“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弹“巴黎的肖邦”,“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弹李斯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弹德彪西,“花非花,雾非雾”;弹巴赫断乎不可弹成激情的舒曼,否则就像让19世纪的人头载假发弹17-18世纪的音乐一样显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     鲁宾斯坦坦然说:“有的人总是谨小慎微,总是放不开,只想别漏掉某个音,别碰着旁边的音,别把邻近的两个音同时压下去。其实,这些枝节上的考虑都应当排除掉。”还说“要把正确的音乐形象传达给听众,若不如此,那我早在若干年前就被赶下舞台了;因为从数量上看,我可以算是弹错音的冠军,但公众对此并不在乎。公众主要是不能容忍对整体的歪曲。”有些人的弹奏准确无误,指快如飞,却缺乏感染力;鲁宾斯坦的弹奏虽然时有错音,不甚“精确”,但却浑然一体,动人心魄!因为大师的弹奏充满着乐感,充满着音乐,追求对乐曲深刻内涵完善地表达。     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的,是父母给的,由此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学习得来的,任何人都可通过培养而获得演奏所必备的乐感条件。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绝对的先天论还是绝对的后天论都是片面的。毕竟,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反应情况是有差别的。听同一首音乐,有人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对音乐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只是具备学习钢琴表演艺术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物质条件,而弹奏钢琴所需乐感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既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持之以恒,毕生加以追求。还是郑板桥的诗句真正道出个中奥秘: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大众乐谱制作)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相关文章

1.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

2.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一 句感

3.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五 弹琴与学养(1)

4.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四 分寸感

5.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三 整体感

6.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五 弹琴与学养(2)

7. [钢琴谱] 钢琴文选:钢琴启蒙教学巧用铃木教学法

8. [钢琴谱] 钢琴文选:哈农到底该怎么练----关于钢琴手指训练

9. [钢琴谱] 钢琴文选:你了解钢琴作品的编号吗

10. [钢琴谱] 钢琴文选:如何准备钢琴比赛(1)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21170.html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相关内容

「钢琴文选:钢“情”表现篇之二 乐感」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