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古琴教程 > [古琴教程]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3)

[古琴教程]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3)

时间:2015-06-02  2015-06-02  古琴教程  手机阅读
    《庄子》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又提出“心斋”——“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而待物”(《人间世》)、“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化通”(《大宗师》),要求审美主体忘掉自身、忘掉功利,超越个人的生理感官、摆脱个人之机心,用心灵去感受、体验、想像,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合一的自由审美境界。这对古琴美学也有深刻影响,所以陶渊明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声音之外,弹琴就是为了求得弦外之意趣。此后的琴论也都重视音、意之关系,以心手俱忘、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为其最终目标,并从创作、演奏、欣赏等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体现出对弦外之音、音外之意的追求。如《庄周梦蝶》和《坐忘》两曲的音乐创作表现了这种对物我两忘的追求,而成玉、欧阳修、苏轼、庄臻凤等人的琴论则表现了琴人在演奏、欣赏中格外追求言外之意的表达,弦外之美的体验,认为演奏时意比声更重要、欣赏时心比耳更重要,心意既得,形骸俱忘,才是音乐至境。刘籍说“遇物发声,想像成曲,江山隐映,衔落月于弦中,松风飕,贯清风于指下”(《琴议》);徐上瀛说“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变也,虚堂疑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溪山琴况》);祝凤喈说“迨乎精通奥妙,从欲适宜,非独心手相应,境至弦指相忘,声晖相化,缥缥缈缈,不啻登仙然也”(《与古斋琴谱》暨《补义》)。他们所描述的就正是这样的至境,所以颜元在《四存篇》里干脆将“心与手忘,手与弦忘”列为能琴的重要标准之一。 
  
       李贽继承、发展了庄子“法天贵真”、反对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以“童心”说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对代表典型儒家美学思想的“琴者,禁也”命题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此命题出自《焚书》卷五之《琴赋》,其美学意义有三:首先,“琴者,心也”视琴乐为抒发人们内心感情的艺术,突破了“琴者,禁也”思想的束缚。儒家视古琴为君子修身养性、治家理国的工具,倡导“平和”、“淡和”之审美观,从排斥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到否定音乐的娱乐功用,直至禁止音乐对感情的抒发,严重束缚了古琴艺术的发展。由于儒家音乐思想在传统音乐思想中的统治地位,这些思想始终成为古琴美学思想的主流,为封建文人所推崇,李贽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对此发出挑战的思想家,“琴者,心也”则是数千年孕育的非主流思想的惟一大胆表现。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3)」相关文章

1. [古琴教程]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3)

2. [古琴教程]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1)

3. [古琴教程]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4)

4. [古琴教程]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2)

5. [行业动态] 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传统舞台艺术借力新媒体

6. [行业动态] 优秀舞台艺术与市场有效对接 ——记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推广交易会

7. [音乐杂谈] 混音的艺术(二)

8. [音乐杂谈] 混音的艺术(一)

9. [二胡名曲] 浅析二胡《阳关三叠》的演奏艺术(附乐谱及视频)

10. [小提琴名曲] 小提琴《卡伐蒂娜》的独奏艺术(配乐谱和视频)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41575.html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3)」相关内容

「古琴中的道家艺术(3)」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