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程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古琴教程 > [古琴教程] 两汉古琴名曲:幽兰、白雪、蔡氏五弄等

[古琴教程] 两汉古琴名曲:幽兰、白雪、蔡氏五弄等

时间:2015-06-02  2015-06-02  古琴教程  手机阅读

  汉代琴曲作品数量比前代有显著增加,内容更丰富,题材也更广泛。从现有记载中的曲目来看,它们各有特点。象《幽兰》、《白雪》和《蔡氏五弄》,以景物为描写对象,含蓄地抒发情感。较适合文人口味;《琴道》中七首作品,以古代人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人物介绍了历史知识,同时起到了借古喻今的作用;扬雄在《琴清英》中的两首作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更象是出于民间传说;蔡邕《琴赋》中的十首作品,更接近于民间歌曲;《琴操》中的五十首琴曲兼有上述特点,而以人物故事为主。所有这些,使得汉代琴坛色彩斑斓。
   现就其题材内容、创作方法、演奏形式等方面分别介绍如下:
     从题材内容的主流来看,是反映了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的。特别是有的作品直接针对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发出了不平之声,这就更加值得珍视。这里举《饮马长城窟》和《聂政刺韩王曲》为例。
     《饮马长城窟》见于蔡邕《琴赋》。原为汉代相和歌瑟调曲,到南北朝时,王僧虔在《技录》中说:“《饮马行》今不歌。”它的主题被认为是“秦人苦长城之役”。《乐府诗集》的解题中为说明这一点,引录了当时的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琴曲《饮马长城窟》有可能是从当时的民歌发展而成。这一题材常为后代人沿用,一直到唐代以后。
     《聂政刺韩王曲》见于《琴操》。讲一个造剑工匠无辜地被韩王杀害,他的儿子聂政决心报仇。起初聂政作为泥瓦匠混入韩宫谋刺失败,接着又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以后化装回到韩国,终于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韩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他自己为此也壮烈牺牲。《史记刺客列传》中本有聂政刺韩相的记载,但是琴曲的作者把史书中聂政为贵族收买的情节,改造为阶级反抗,就更加符合人民的愿望。现存著名琴曲《广陵散》,就是根据此曲发展而成。
     《别鹤操》具有揭露和反对封建传统势力的思想意义。《琴操》中介绍了它的内容,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还没有生儿子,于是他的父兄打算为他改娶。妻子知道之后非常难过,半夜里悲痛地哭泣,牧子也深受感动,他一边弹琴,一边唱道:“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以抒情。”最后,夫妻间忠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传统的习惯势力。元慎的《听妻弹〈别鹤操〉》和白居易的《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 中,都写出了他们听弹此曲的深刻感受,表达了对牧子夫妇的同情。此曲后来成为琴曲中四大名曲之一,在唐代很为流行。《别鹤操》原作已经失传,现存明代琴谱中同名作品并非原作,它的歌辞用了韩愈的诗。韩诗和元、白诗相反,它强调“生子”的“大义”,完全颠倒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另外象卞和献玉遭刑,楚明光被谗蒙冤等内容的作品,具有同情受害者,揭露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意义;还有思革士不忘患难旧交,王昭君远嫁单于等题材的作品,则歌颂了他们的人品。这些都体现出人民的好尚和志趣,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当然,琴曲中也有一些属于糟粕,它们或宣扬了神怪迷信,或宣扬了封建道德。但这些作品在所有曲目中,并不占主要份量。从现存的有关资料可以窥见,两汉时期不少作品倾向于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能够从实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如:《大风歌》表现了刘邦在开国期间,统一全国的伟大抱负。《霍将军歌》表现出刘彻当政时期,四海昇平的兴旺景象。一些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有的歌颂了符合人民利益的杰出人物,如:赞扬禹治理洪水的《禹操》等;有的批判违背人民利益的统治者,如:《文王操》、《微子操》中对殷纣的揭露。这些对普及历史知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都具有现实意义。还有以孔丘为题材的一些作品,在当时也许是出于对他的同情和敬仰,但在客观上却如实地反映出孔丘违背时代潮流,四处碰壁的狼狈处境,如:孔丘看到季桓子取代了代表保守势力的鲁君,感到自己的幻想破灭了,就象鲁国被龟山遮蔽了一样,于是有《龟山操》;孔丘打算投奔卫国,又发现那里的政治形势同样对他不利,不得不中途返回,于是有《将归操》;自叹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把自己比做幽谷中的兰花,于是有《猗兰操》;甚至见到一只被猎人打伤的麒麟,也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又有《获麟操》,如此等等。今天看来,这些作品算不得是对孔丘的颂歌,说是挽歌倒更合适一些。
     有些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以《琴清英》中介绍的两首较为突出。一首是《雉朝飞》,故事说卫女殉情而死之后,她的保母哀伤地弹奏着她生前常奏的琴,忽然从坟墓中飞出两只美丽的雉鸟,双双飞去,它象征着坚贞的爱情。另一首是《子安之操》,讲尹伯奇因继母的虐待,投河而死,被仙人救起后“扬声悲歌”。河中的船夫们学唱了这动人的歌声,这歌声被他的父亲尹吉甫听到,辨认出是自己儿子的心声,于是奏唱了《子安之操》,来抚慰亡灵。象这样运用富于想象力的夸张手法,在其它作品中也不少见,如:《聂政刺韩王曲》中说聂政化装报仇,连自己的牙齿都不惜打掉。学琴成功之后“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等等。这些细节服从于主题思想,启发人们的想象,使人们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刻的领会。
     从演奏方式来看,汉代琴曲作品往往具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具有故事性;一是和歌唱相结合。
     先谈第一点,将主题思想贯串于情节故事之中。两汉琴曲中,不论是历史故事还是民间传说,都有着一定的人物和情节,有些情节还比较复杂、曲折、生动。这样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单靠音乐是很难表现的。有些带有歌辞的琴曲,歌辞也往往是限于抒情,并没有介绍有关故事情节。那末,这些故事又是怎样传达给听众的呢?据推测,很可能是通过口头的解说。桓谭《琴道》中所讲雍门周为孟尝君弹琴的故事,就是采用了解说的方式。扬雄《琴清英》中,讲了一个孙息为晋王鼓琴的故事,也是采用了这种方式。雍门周和孙息都是先讲述一段与演奏有关的话,把听者引入特定的意境,然后才慢慢弹奏起来。这种方式和后世的曲艺、说唱可能有其类似之处。在这种形式中,讲故事和奏音乐相互补充,一个以情节见长,一个以抒情取胜。这在音乐表现手段高度发展之前,或听众还不习惯于欣赏纯器乐演奏的阶段,可能是很必要的。明代曲谱中有一首《听琴赋》,在琴歌中加有说白,有可能是体现了这一传统。
     再谈第二点,弹琴与歌唱相结合。汉代作品多有歌辞,可见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的方式。这种演唱方式和当时的相和歌曲非常接近。据《晋书乐志》讲:相和歌是“汉世街陌讴谣”,即当时的民间歌曲。“相和”的意思,包括歌声和乐器的配合,以及乐器之间互相配合。当时的演唱方式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宋书乐志》)。歌唱者“执节”——打着拍子,对于乐器演奏有着严格的节奏要求,这样丝竹乐器之间才有可能谐和。当时的丝弦乐器包括:琴、瑟、筝、琵琶。竹乐器包括笙、笛(见《古今乐录》)。琴在相和歌曲中的广泛运用,必然会对它的演奏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会大大丰富琴的曲目。蔡邕《琴赋》中所说:“感激弦歌,一低一昂”;嵇康《琴赋》中也有“拊弦安歌”、“更唱迭奏”的描写,看来,就是指这种演奏方式。从已知曲目来看,不仅蔡赋中的:《梁甫吟》、《楚妃叹》、《饮马长城窟》、《鸡鸣》都是相和歌,蔡赋之外的《白头吟》、《箜篌引》、《太山吟》等也是相和歌。特别是和相和歌有过密切联系的著名琴曲《广陵散》、《昭君怨》、《大胡笳》、《小胡笳》至今仍有古谱传世,它们虽已发展为器乐独奏曲,但一定会保留有汉代相和歌曲的某些特征。对于这些琴曲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探索两千年前汉代音乐的面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秦汉以来,在天下大一统,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新形势下,琴曲艺术也有了相应的进展。和过去相比,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先秦琴师多为传说中的人物,而且有的还是兼职鼓琴;而汉代的“鼓琴待诏”多来自民间,而且更专业化,大都有自己的著述问世,如龙德的《诸琴杂事》等。二是先秦的文人弹琴主要为维持士大夫的身分,或借以求官;而两汉的文人琴家,则更多是出于本人对音乐的爱好。两汉的琴人广泛吸取前人的积累,写出有关琴学的专著,包括:刘向的《琴说》、扬雄的《琴清英》、桓谭的《琴道》、蔡邕的《琴操》 等。三是根据两汉的琴学著作,可以看出:汉代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传统,作品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形式也更多样。从这些著作中也可以看到,相和歌曲的兴起,对琴曲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两汉古琴名曲:幽兰、白雪、蔡氏五弄等」相关文章

1. [古琴教程] 两汉古琴名曲:幽兰、白雪、蔡氏五弄等

2. [古琴教程] 春秋战国古琴名曲:雉朝飞、阳春、白雪等

3. [古琴教程] 详解嵇康与东汉古琴名曲《广陵散》

4. [箫谱] 洞箫乐曲谱:幽兰逢春

5. [古琴名曲] 古琴学习【古琴的制作方法】 古琴名曲-经典古琴名曲

6. [古琴名曲] 古琴入门_古琴演奏视频 自学古琴视频教学,古琴指法视频,古琴名曲视频

7. [古琴名曲] 古琴名家袁中平演奏古琴名曲《楚歌》高清视频欣赏

8. [古琴教程] 古琴品牌之幽兰古琴

9. [古琴名曲]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欣赏之七《阳春白雪》.flv

10. [音乐杂谈] 中国近古音乐二:词调歌曲、白石道人歌曲、元曲和明清小曲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41720.html

「两汉古琴名曲:幽兰、白雪、蔡氏五弄等」相关内容

「两汉古琴名曲:幽兰、白雪、蔡氏五弄等」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