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杂谈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音乐杂谈 > [音乐杂谈] 评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音乐杂谈] 评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时间:2015-04-20  2015-04-20  音乐杂谈  手机阅读

  ·评剧 戏曲剧种。原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及东北等地区,后流传南北各地。最初由河北滦县、昌黎一带的对口莲花落发展为演唱“拆出”(小戏)的落子,1900年前后进入唐山市,成为唐山落子。早期演员有金菊花(杜之意)、月明珠(任善峰)、成兆才等。成兆才是评剧的奠基人和剧作家。杜之意创造一些新腔产成为评剧钓基本腔调。后来出现女演员,推进了评剧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唐山落子流传到东北,形成高亢粗犷的大口落子(奉天落子)。“九一八”事变后,演员相继入关。李金顺及后起的白玉霜、筱桂花、刘翠霞等,在艺术上互相交流,促使评剧音乐和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音乐风格逐渐变得细致柔美,称为“小口落子”。评剧唱腔具有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的特点。基本板式有四种。

  (l)慢板:一板三眼下头眼起,板落,上下句反复,每句四小节,速度较慢,曲调性较强,宜于抒情,原为女腔专用。如《花为媒》中的慢板(见谱例一)。五十年代又创造了小生慢板。另外,还有反调慢板,为正调的下四度调,曲调低沉委婉,宜于表现倾诉、回忆。

  (2)二六:一板一眼,应用广泛,具有抒情、叙述两种性质。其中有原板二六,闪板起,板落,上下句反复,每句四小节,系慢板的紧缩形式,明快活泼,如《小姑贤》中的原板二六(见谱例二)。小生二六:眼起,板落,上下句反复,每句四小节,速度平缓,为生角的基本腔调,如《杜十娘》中的小生二六(见谱例三)。小生二六与原板二六可以结合使用。五十年代,发展丰富了小生二六,创造了净角二六。

  (3)垛板:又名楼上楼,一板一眼,板起,板落,上下句反复,每句四小节,节奏鲜明,朗诵性强,用于表现激动紧张的叙述或斥责,如《劝爱宝》中的垛板(见谱例四)。

  (4)流水:有板无眼或散板,有紧流水、慢流水之分,用于表现强烈的悲愤、惊讶和呼号,如《打狗劝夫》中的流水(见谱例五)。基本板式之外,属于引子性质的有搭调,为带有叫板性质的哭腔,系散板独立句,落音为sol ,唱词形式常为“罢了,我那……的…… 啊”。尖板,曲调高亢激昂,为散板七句,尾腔上行大跳,与河北梆子尖板同。导板,为一板一眼的上句,落音为re ,与河北梆子导板同;属于结束性质的有甩腔,或称甩腔落板,为下句或上句的尾腔,落音为sol或do ,多表现加重语气,下接过门,再接唱腔。扣板,中间结束,下接说白,落音为la 。留板,上句或下句,落音为re ,下接说白或动作,有“过桥”伴奏,后由另一角色接唱。锁板,完全性结束,用于一段之末,落于re 。迷子,悲愤的呼号,为下句或上句尾腔的延续,由甩腔落板发展而成,拖腔(“唉”)较长而有变化,最后接以附加句“哎呀我那……的……啊”结束,落音为sol或do ,有时落于fa 。另外,还有专用于某些剧目中的腔调,如喇叭腔(喇叭牌子)、补缸调、孟姜女调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及嗡子(二胡)、笛、笙、三弦、低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和移植了一批剧目,如《花为煤》、《杜十娘》、《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为了继承发展流派,整理演出了西路评剧(原名北京蹦蹦,曾流行于北京,唱腔高亢质朴)剧目。评剧善于表现现代题材,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现代戏剧目,如《刘巧儿》、《小女婿》、《金沙江畔》等。对唱腔设计、乐器选用及配置均有创新。

「评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文章

1. [音乐杂谈] 评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2. [音乐杂谈] 北京曲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3. [音乐杂谈] 晋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4. [音乐杂谈] 京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5. [音乐杂谈] 闽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6. [音乐杂谈] 蒲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7. [音乐杂谈] 潮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8. [音乐杂谈] 昆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9. [音乐杂谈] 湖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10. [音乐杂谈] 瓯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9841.html

「评剧(现存戏曲剧种简介)」相关内容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