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乐器圈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文艺“莞军”成长记

[行业动态] 文艺“莞军”成长记

时间:2015-04-13  2015-04-13  行业动态  手机阅读
10月19日晚,山东青岛的秋天渗透着丝丝凉意。莞产原创音乐剧《钢的琴》在青岛大剧院上演,代表广东省角逐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文华奖”。
  
     谢幕之后,多年主管文艺精品创作的东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周汉标迫不及待地在微信上发布了一条信息:《钢的琴》今晚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角逐文华大奖。演出天衣无缝,征服了观众,震撼了评委。就等二十六日颁奖,为东莞争光。
  
     一语中的。
  
     最终,音乐剧《钢的琴》的表现引人关注,囊括了“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以及“文华音乐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化灯光设计奖”和主角陈桂林扮演者孙博获得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五个奖项,成为广东省获奖最多的剧目。
  
     同时,东莞的群众文化成绩也不俗,《学军》和《脚印》两个作品获得了作品“群星奖”,长安镇宣传文体局局长黄晓丽获得“群文之星”,塘厦的“越唱越红”歌唱大赛获得项目类“群星奖”。
  
     今年以来,莞产文化艺术作品频频亮相国家级舞台,还相继夺得多项“国字号”的文化“单打冠军”。东莞在文化建设领域探索形成两种“模式”:以音乐剧、主旋律歌曲《中国梦》为代表,善于借用外力,完成专业艺术作品的创作;而在群众文化创作方面,则以一些镇(街)为主要力量,出现“一镇一品”的局面。
  
     文艺“莞军”异军突起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莞产文化作品频频登上国家级的舞台,显露出东莞文艺“军团”不容小觑的实力。
  
     其中,在舞蹈创作方面,不久前,在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少儿舞蹈决赛上,长安镇宣传文体局选送的长安中心幼儿园《小小冠军梦》以99.253分的高分,夺得该次大赛的第一名,在央视实现了“冠军梦”。
  
     在主旋律音乐创作方面,今年年初,结合“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东莞尝试营销主旋律歌曲,组织了著名词作家杨湘粤、作曲家崔臻和,联袂创作了名为《中国梦》的歌曲,并邀请著名青年歌唱家、解放军二炮文工团副团长陈思思演唱。
  
     之后,《中国梦》作为莞产的主旋律歌曲,频频登上国家级表演舞台,亮相首届全球潮人春节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与美丽同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晚会以及天津卫视春晚的舞台,而网络点击率也超过了500万次。
  
     在美术创作方面,不久前,继到北京中央美术馆办个人展之后,原岭南画院院长黄泽森代表东莞美术界,再次走出东莞,来到江苏美术馆开办个展,一次展出了60多件作品,擦亮“岭南画派”的金字招牌。
  
     借用外力完成专业音乐作品创作
  
     一名东莞本土文化研究者说,以往,东莞的文艺精品创作主要集中在文学、绘画以及书法等领域,也培育了郑小琼等一批土生土长的知名诗人。不过,这也是东莞文艺精品创作信心不足的表现,大多停留在协会性质的行业内进行交流,并没有真正走出去。
  
     早在2000年,东莞提出用十年时间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要把东莞变成图书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音乐剧之都、文化广场之城。在这基础上,2010年,东莞又提出打造“文化名城”战略,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毫无疑问,“文化新城”和“文化名城”战略的相继提出,为东莞精品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探索形成两种“模式”,其中一种模式,即以音乐剧、主旋律歌曲《中国梦》为代表,善于借用外力,完成专业艺术作品的创作。
  
     早在2007年,东莞音乐剧探索形成了音乐剧生产和营销的东莞“五合一模式”,即“政府扶持、指标监管、企业承办、项目办团、院线营销”。
  
  
  
     也就是说,莞产音乐剧通过政府免费提供排练场地及设施设备、补贴剧目参赛费用、奖励获奖作品、扶持剧目创作等扶持,临时组建演出团队,按照走市场、巡演的形式,把作品推行国内、海外。不过,承办企业需要负责创作基地的资金投入、生产营销、运作管理并自负盈亏,且必须按照合同,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数量、演出场次、作品质量等指标。
  
     这一模式被不少人认可,认为摆脱了“政府养团,成本太高”的困局,且能吸引全国优秀人才的参与。
  
     多镇街自创作品广泛传播
  
     一组数据显示,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广东省共有10个节目获得作品类“群星奖”,3位群众文化工作者获得“群文之星”称号,4个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获得项目类“群星奖”。
  
     对比此次艺术节上东莞取得的群众文化成绩,东莞共拿下了2个作品类“群星奖”,1个全国“群文之星”及1个项目类“群星奖”,占了全省几近四分之一的名额,递交了一份非常不错的“成绩单”。
  
     东莞一直积极致力于群众文化的打造,不少镇街选中了突破点,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局面,这也成为东莞文化战略的另外一种模式。
  
     不少镇街创作的作品广泛传播,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早在2006年,“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挂牌成立,之后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戏剧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和CCTV小品大赛优秀作品奖等。今年7月,该基地升格为省一级的创作基地,挂牌广东省戏剧小品创作常平基地。
  
     塘厦则以“东八区”音乐创意为基础,孵化了音乐剧创作基地、打工歌曲创作基地等,创作了不少音乐精品;东城、望牛墩也以音乐剧为对象,准备打造音乐剧生产高地;而长安镇,则在文学、舞蹈、摄影和粤剧方面有重要突破,省内外的知名度非常高,呈现全面繁荣的状态……
  
     对于东莞文艺“军团”的崛起,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评价说,以往“东莞制造”主要是指制造电子、服装等饮誉全球的产品。如今,“东莞制造”包括了制造文化产品,例如风靡全国的音乐剧。
  
     本土特色作品更值得期待
  
     东莞文艺作品生产模式,已经突破了体制的限制。不过,像其它城市一样,东莞文艺作品的蓬勃生长,也需要面对一些不容忽视的困惑。
  
     市文广新局一名负责人说,经过多年时间的培育,东莞文化作品异彩纷呈,进入了“丰收的季节”。然而,受限于发展模式、作品的原创性和本土性等因素,东莞艺术创作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可以断定,东莞文艺作品创作的现状与全面繁荣,尚有一段距离。
  
     仔细考察东莞创作的作品,不难发现一些作品缺乏原创性、本土性。
  
     素来被称为开放、融合和兼容的东莞,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人才,也创作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作品。不过,由于本土文化人才的相对缺乏,莞产的一些作品依然缺乏“东莞特色”,一时无法表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制造业名城、岭南文化名城的东莞的气派。
  
     一位不愿具名的文化研究者指出,现在东莞的文艺创作具有很好的氛围和基础,既有高雅的音乐剧,也有容易被市民接受的音乐、舞蹈、小品和微电影。接下来,东莞文艺创作能否发生“蝶变”,创作一些具有本土特色又有岭南气派又能叫响全国的作品,则显得更为重要了。
  
     同时,随着音乐剧、打工歌曲、小品等基地的成熟,东莞的文艺创作要不断地改革,突破原有的限制,尝试探索更多艺术创作模式,生产一些叫座又叫好的作品,推向全国市场,以此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南方日报/吴少敏)
  
  

「文艺“莞军”成长记」相关文章

1. [行业动态] 文艺“莞军”成长记

2. [铃鼓名曲] 有这样一帮兄弟姐妹(铃鼓成长记)

3. [行业动态] 云南文艺座谈“打造文艺滇军”

4. [行业动态] 云南打造“文艺滇军”助推文化发展

5. [行业动态] 山西优化文艺人才成长环境

6. [行业动态] 山西优化文艺人才成长环境

7. [行业动态] 音乐剧“莞香奖”名花有主

8. [行业动态] 钢琴家身体不适缺席演出 东艺“退半票”引发讨论

9. [行业动态] 中国儿艺“点亮童心 共筑中国梦”六一启动

10. [长笛谱] 长笛练习曲100课:第71课 渐慢记号与长记号练习曲

本文来源:https://www.yueqiquan.com/a2790.html

「文艺“莞军”成长记」相关内容

「文艺“莞军”成长记」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